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營各分一處,夫妻亦不得見。這種“軍事共產主義”和清教徒式的禁慾,對於拜上帝會初期起事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同時,為了獨標一幟,拜上帝會會員遵洪秀全之命,開始蓄髮,此後便被清政府及各地“非解放區”人民稱為“長毛”。
對於廣西山區的“大動靜”,清政府不得不著急。北京城內,早在當年(道光三十年)春正月,道光皇帝本人已經“崩”了,廟號“宣宗”,其四子奕繼位,明年改元“咸豐”,是為清文宗。
道光帝在位30年,恭儉寬仁,是一位勤快節約的苦心皇帝,個人品德幾乎無可指摘,只可惜“有君無臣”,在其統治後期,鴉片戰爭失敗,《南京條約》簽訂,大清王朝一天不如一天,這位仁德皇帝可稱是鬱悶憤懣而死。所以,道光帝本人在嚥氣時並未知曉有“拜上帝會”的大患。
帝國廣大,新君咸豐初立,內憂外患,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大爛攤子。但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廣西“賊”雖然在當時不是什麼大事,也得要正視。早在道光三十年七月,廣西提督閔正鳳已經因辦事不力被革職,不久廣西巡撫鄭祖琛丟官。湖南提督向榮和雲南提督張必祿分別帶領楚兵和黔兵被清廷調至廣西去解決問題。在虎門銷煙倒大黴的林則徐也被起用,被任為欽差大臣兼廣西巡撫。可巧,老林頭剛走到潮州就病死,終未成為“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劊子手”。如果他多活幾年,無外乎生前身後有兩個結果:其一,拜上帝會根本沒有機會成為“太平天國”;其二,林則徐再也無法享受上個世紀後五十年國人對他的尊崇,“苟利國家生死已”這條標語也不會在今天的福州街道上看得見。總而言之,老林頭死得很是時候,以其老邁之年,在煙瘴之地的廣西輾轉勞累,想必不會有太好的結局。老林頭病死,雲南提督張必祿前後腳也病死,鎮遠總兵周鳳岐代領其軍。
到咸豐元年(1851年)初,已有兩廣、雲貴、湖北、福建六省正規軍開至廣西,人數大概有一萬多人,接林則徐棒子的是前兩江總督李星沅。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這一天,清政府轄下廣西潯州紫荊山地區金田村出現了“太平天國”,但“天王”早在1837年時就已經“存在”了。因為洪秀全詐稱他生病發燒時上過“天堂”,天父上主皇上帝當時已經封他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其實“太平”二字,早在東漢何休對《公羊傳》作解詁時已經使用過,漢末的造反者張角也曾稱他所組織的“宗教”為“太平道”,元末江南農民造反也稱“殺盡不平方太平”,明末有幾個農民軍頭目也自稱“太平天”什麼的……“太平”一詞相同,意義到了洪秀全時代卻大有不同之處。
由於會眾日多,已有三萬多人,金田村再也盛不下這麼多人,糧食也成問題,於是,建“天國”後的第三天,即1851年1月13日,會眾們沿大湟江而上,直殺江口墟。此次行動並非多麼有目的性,因為“大湟”二字的客家和白話讀音類同“大王”,“出大湟”意即“出大王”,如同“拜金田”等同“拜金殿”音聲一樣,這群人已經痴迷“拜上帝教”,擁“大王”浩浩蕩蕩而出。
不巧,由於清軍正規軍越來越多,拜上帝會會眾頂不住,便於三月間撤出江口墟,奔向武宣。
力爭上游——東鄉稱王與永安建制
咸豐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的東鄉正式對外稱“天王”,並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領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領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石達開左軍主將。由此,規模初立,五軍主將制度成型。
與此同時,咸豐皇帝派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前往廣西督師。由於李星沅、周天爵、向榮等人將帥不和,廣西高層內部大亂,確實需要一位威望高的能臣來當地鎮服諸人,統一指揮。
賽尚阿是蒙古正藍旗人,字鶴汀,嘉慶年間中舉,道光時代已做過軍機大臣,官至理藩院尚書。此人人品很不錯,又是滿蒙貴族血統,在道光末期以協辦大學士兼九門提督,時人以“宰相”目之。咸豐帝繼統後,非常重視這位前朝貴臣,封他為文華殿大學士,委以首輔重任。見廣西亂起,憂心之餘,咸豐帝就想以賽尚阿領頭,兜頭澆滅“太平天國”這把邪火。
出發之前,咸豐帝不僅賞賜賽尚阿“尚方寶刀”,又加軍費白銀兩百萬兩,京兵京將隨行,將似英豪,兒郎虎豹,高參如雲,忽喇喇直奔廣西。由於相爺帶頭,皇帝撐腰,朝中不少玩命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