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捻子作為一種民間地下組織,康熙時代的山東地區就有,稱“拜捻”。“捻”不是清朝官方的誣稱,是捻黨的自稱,別人也這樣稱呼他們。“捻”的意思很中性,安徽、河南、山東方言中的“捻”當“結夥”講。
捻黨最早進入清政府“視野”的,當屬嘉慶十九年(1814年),江南御史陶澍上《條陳緝捕皖豫等省紅鬍子匪徒》奏摺,他報告說,有不少兇橫不法的“紅鬍子”匪徒,系“白蓮教”漏網分子,“人以其兇猛,故取劇中好勇鬥狠、面掛紅胡者名之……(這些人)成群結隊,白晝橫行,每一股謂之‘一捻子’”。可見,當時俗稱“紅鬍子”的捻黨,乃是一種類似黑社會的組織,不僅有白蓮教教徒,還有失業鄉勇和地痞惡霸。
嘉慶年間,清朝社會衰兆已經明顯,地方蠢蠢欲動,安徽、山東、河南等地民間組織門類繁多:順刀會、虎尾鞭、八卦教、義和拳(注意這個組織,它早在嘉慶時就有,並非八國聯軍時的“新鮮事物”),當時,這些黑道組織“橫行鄉曲,欺壓善良”(《清仁宗實錄》),而且截搶私鹽(典型的黑吃黑)。在湖北,捻子稱為“白撞手”;在安徽、江蘇、山東一帶,由於他們挾厚刀插帶腰間,又稱“拽刀手”。
除了“結夥”被稱為“捻子”以外,由於這些人常常“捻紙燃燒,毀室劫財”,或者聚眾捻香鬧龍戲,都是“捻子”的外延,人員越扯越廣。
捻黨大興於淮北地區。此地歷史上一直就民風剽悍,尚勇爭,好恃氣,動輒鳥槍大刀亮出,械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