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流,胸懷宰割天下之志。臨別之際,荀子給浮丘伯寫了封熱情而美譽的薦書,希望他投奔他的學長,或李斯,或韓非。浮丘伯久仰李斯、韓非大名,卻並無意借他們的羽翼來庇護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天才,不在當今任何人之下。而真正的天才,正如詩人濟慈所言,總是自己超度自己。
浮丘伯學成歸趙,而趙王不能用,浮丘伯僅有的一點愛國熱忱,在這次打擊中化為烏有。這次恥辱的經歷,也讓浮丘伯更加堅信,自己不僅僅屬於趙國,更是屬於天下。浮丘伯盤留邯鄲,正好遇見姚氏,得知其來歷之後,他和呂不韋一樣,也立即起了奇貨可居的念頭。浮丘伯於是把姚氏養起來,等待有用之日。
成蟜繼任為將軍的訊息傳到邯鄲,浮丘伯樂得就和杜甫老先生一樣,“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浮丘伯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浮丘伯攜姚氏一起,秘密潛入咸陽,直奔成蟜而來。
浮丘伯遊說的風格,和李斯頗為相似。他根本不知道何為退縮,何為懼怕。他可以和世上任何人進行對話,而且還能確保自己的姿態是居高臨下。
而在性格和抱負上,浮丘伯和他的兩位學長——李斯和韓非更是有太多的相同之處。慷慨激烈,強悍剛硬,恃才自傲,目空四海,以天下為砧板,以眾生為魚肉。分析他們三人的身世背景,分別為少爺、布衣、公子,卻能有如此多的相似,原因無它,只因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導師。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師授九徒,九徒有相似。如此之師,方足為名師。今日培養之學生,千人千面,各行其是,貌似正印證著羅素的那句名言:幸福來自於人生的參差多型。然而,有知者總是相似的,無知者卻各有各的無知。一個低層次的參差不同,又怎比得上高層次上的相似?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今之師者,或可受業,或可解惑,而能傳道者鮮也。師如此,弟子可知。人們在忘掉所學過的知識之後,常自嘲道,都還給老師了。是啊,都還給老師了。那是因為,老師並沒有教給過你任何你所不能還給他的東西。再重複一遍,那是因為,老師並沒有教給過你任何你所不能還給他的東西。
荀子所教給李斯三人的,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用荀子自己的話來說,是君子之學,“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對李斯三人而言,荀子不是老師,而是導師。對世人而言,荀子不僅是大師,而竟是大宗師。躋身於這樣的大能者乃至全能者之門下,即便愚鈍冥頑之徒,也能脫胎換骨,受益終生。正如如來佛前油燈的燈芯,長日久之,也能感其慈悲大能,幻化成精。持此以觀今日之所謂為師者,持此以觀今日之所謂大學者,可發一嘆。
年幼得親,年少得師,年壯得妻,繼而得子。這樣,基本上可以算是幸運的一生了吧。這其中,除親之外,猶以得師為難。李斯能得荀子為師,實乃李斯一生之大幸。微斯人,吾誰與歸?
。 想看書來
第十三章 神秘來客 6、風雷欲來
且說成蟜聽了浮丘伯所言,面色漸漸嚴峻,陷入沉思。姚氏早已住了哭泣,她偷眼看著成蟜,不知道成蟜高深的沉默到底是吉是兇。忽然,姚氏只覺眼前一花,再定睛看時,只見成蟜已然拔出佩劍,鋒利的劍尖緊抵浮丘伯的咽喉。成蟜的劍法之快,幾乎已超越人眼承受之極限。姚氏嚇得驚聲尖叫,浮丘伯卻彷彿入定老僧,連眼皮也不抬一下。
成蟜臉一喪,目光炯炯,逼視著浮丘伯,道:“大膽狂徒,賣弄口舌,直如兒戲,安能欺吾?今王以先王之嗣,繼秦王位,已逾七載,誰敢質疑?汝所憑恃者,區區婦人之一面之辭,而欲顛倒黑白,誣今王為奸生之子,挑撥吾手足之情,欲使吾兄弟鬩牆,何如哉?汝實為趙國而來,意在使秦內亂,秦亂則無暇外顧,秦無暇外顧則趙國得以漁利,趙國漁利則汝見重於趙王。汝巧言禍亂,侮吾國,辱吾君,罪在不赦,依律當斬。今汝命懸於吾手,復有何言?”
成蟜的頃刻變臉,並未使浮丘伯震驚。但見浮丘伯雙目暴睜,幾欲奪眶而出,怒髮上衝冠,氣勢之盛,倒彷彿是他拿著劍抵著成蟜的咽喉似的,成蟜也不由為之少卻。浮丘伯厲聲喝道:“某罪當一死,君侯之罪,當千死萬死。今王政,以奸生之兒,據咸陽之主器,南面稱王。嬴氏六百年基業,一朝傾覆。將軍為先王血胤,寧屈膝為賈人子之下,將社稷拱手相送。將軍枉為七尺男兒,無勇無恥,背祖叛宗,尚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成蟜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