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夜空,浮雲被風吹散了,消逝了,星和月都慷慨無私地拋灑著燦爛的光,天高地曠,整個夜空湛藍湛藍的。是呀,樹再高也能攀援,山再高也可攀登,深邃的天空怎麼能上得去呢?然而它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而且是美麗誘人的。這大約便是自己的主張難以為人接受,到處碰壁的根本原因吧……
顏回默默地尋了來,給孔子披上了一件外衣說
孔子深情地說
第二天一早,南宮敬叔、冉求、樊遲便匆匆離開了陳國,孔子很感悽楚,率領部分弟子一直送至國境邊上。
南宮敬叔十分關注地說
冉求問道
孔子揮揮手,自言自語似地說
……“
顏回說
……“
三人一齊跪倒,揮淚向孔子拜別……
秋風嗚咽,落葉飄飄,枯枝敗葉,隨風飄蕩。雁行長空,飛向它們所應該去的地方。烏雲遮日,陽光透過雲層無力地射向大地,像是揮灑著的滴滴熱淚……
走了很遠,南宮敬叔回過頭來,見孔子依然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並不斷地向他們揮手,蕭瑟的秋風中,他那高大的身軀變得瘦削彎曲了……
第二十九章 陳蔡絕糧 幽谷觀蘭
公元前489年,孔子六十三歲。
這一年,吳國大舉攻陳,楚國幫助陳進行反攻。楚國的軍隊由楚昭王親自率領著,駐紮在陳國東北部的城父(現安徽亳縣)地方,阻截了吳國的進攻。陳國陷於混亂狀態,孔子師徒無法再在陳國呆下去了,便起意欲往楚國去。
在孔子看來,楚昭王是個能納臣諫的開明君主,他很佩服。
有一個春天,楚昭王欲往荊臺遊獵,司馬子祺忠言直諫,昭王不聽,斥退了子祺,傳令備車出遊。令尹子西躬身施禮,祝賀說
昭王聽了大喜,拍著子西的肩頭說
子西感恩不盡,乘車護駕出遊。行了大約六、七里路的光景,子西忽然令車駕暫停,向昭王奏道
昭王說
子西說
昭王聽後,羞愧難當,紅著臉說
子西慢條斯理地說
昭王接受了子西的諫阻,立即停止遊獵荊臺,傳令還宮。
楚昭王雖不能納直諫,但卻能納譎諫,總比那些聽不進半點意見的所謂“金口玉牙”的昏君勝強百倍。
這次抗吳救陳的行軍途中,楚昭王突然病倒。正在這時,天空有一簇紅雲,像一群火紅的飛鳥夾著太陽飄去。楚昭王派使者請周太史占卜,詢問吉凶。太史占卜之後回答說
楚昭王的這一舉動,使令尹子西和司馬子祺及文武官員深受感動,都願為國為君而效死力。楚軍上下一心,很快大破吳軍,班師而回。但昭王的病體卻一直未愈,楚國的太史又為他佔了一卦,說是得罪了黃河之神,要想免災,必須前往祭河神,楚昭王說
楚昭王堅持不肯往祭黃河,病卻也漸漸好了起來。
這些訊息春風似地由南向北,很快傳到了孔子耳邊,孔子大加讚賞說
是呀,十多年來,孔子經歷了衛、曹、宋、鄭、陳等國,足跡幾乎遍及中原各諸侯國,還從未見過楚昭王這樣明智的國君,因此他決意要到楚國去。恰在此時,楚昭王派使者來請。
從陳國到楚國,中間要經過一些吳、楚兩國爭奪的小國,蔡國便是其中之一。
孔子師徒出了宛丘,行了兩日,因地理生疏,竟來到一個層巒疊嶂的去處,抬頭望,兩邊高山對峙,不見天日。山上林深草密,狼蟲出沒,虎嘯猿啼,令人毛骨悚然。低頭望,谷深幽黑,寒氣逼人,谷底流水叮叮咚咚,若彈似唱,如泣如訴,隱約可辨。一條道路隨谷而前,彎轉曲折,或隱或現。人在路上跋涉,車在路上行駛,右有萬仞高山,左是千丈深澗,隨時都有墜落下去,變成齋粉的危險。人人惶恐不安,個個惴惴而前,誰也不說一句話。說也奇怪,這樣的重山峻嶺之中的這一唯一的道路,竟然一直寬可數尺,馬車可以在路面上暢通無阻。由此可以設想,並非駕車的司馬牛引大家誤入歧途,這大約是自陳至楚的必經之路。也不知行了多少時辰,一直未見炊煙。漸漸的,頭頂上那線藍天淡下來了,山巒變得昏暗,谷底生起了陣陣陰風,這陰風怒吼著,咆哮著,由谷底升騰而上,打著滾,逞著兇,似有無數冤鬼在翩翩起舞,在齊聲吶喊,攪得山林呼嘯,濤聲陣陣。這一切都在告訴孔子師徒,天色晚了,應該安歇了,但這哪裡是棲身之所呢?天無絕人之路,前邊來到一處開闊地,方圓數里,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