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養”好它們也夠他們傷腦筋了。
六萬兩來打洛陽之仗,表面看似乎是大手筆了,不過楊誠卻是有自己的打算。若是強攻洛陽,恐怕死傷六萬人都未必能成,以六萬兩來換回六萬人的性命,豈不是賺翻了。更何況這戰事久拖不決,單是所耗的糧草便極為恐怖了。糧食現在可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消耗越多,後面的難關便越難過了。
敲完了竹槓,楊誠極是客氣的送走二人,從懷中展開之前接到的聖旨一看,不由輕輕地嘆了口氣。聖旨上僅有幾個字:盼卿速來長安。
第七卷 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戰洛陽·四十六
離早朝還有好一會兒,提前到達的文武眾臣們在殿內三五成堆,面色各異地議論著。這也難怪,這繞了個大***回到長安後,陳博幾乎如換了一個人一般,讓這些原本躊躇滿志的庶族官員們有些茫然失措。與其他官員相比,六部尚書反而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與往常一般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只不過六人不時接觸的眼神,卻似乎顯示著某種決心。
皇帝變得越來越剛毅獨斷,從某方面來說,甚至極是專橫。藉著上次將幾名持反對意見的大臣置閒後,百官震動而不敢有相背意見的機會,回到長安的短短几天裡,陳博一口氣頒發了近百道任免詔令。其中超格拔擢便有七十之多,宮中內侍四十,荊州官員三十,原來的長安官員沒有一個得到提升,反倒將罷免的詔令佔去了二十五人之多。此詔一下,關隴庶族盡皆失顏,而那些失勢的世族集團也在一旁幸災樂禍。
六部尚書作為關隴庶族的代表,當然不能坐視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由於地處京畿,在歷來朝政由世族門閥把持之下,關隴的庶族也算是一支獨秀,在入仕的庶族中佔有絕對領先的地位。趁著這世族遭受沉重打擊的機會,關隴庶族本以為終於輪到自己出頭了,卻沒想到剛剛風光數月,反而是這些被他們一直瞧不起的宦官與荊交“泥腿子”壓在了頭上。若是再不動作,恐怕連六部也要保不住了,即使可能惹來聖怒,他們也要在今天全力一拼了。
“皇上駕到!”陳順那令眾人再熟悉不過的長聲遠遠傳來,殿內眾臣頓時止住閒談,回到各自的位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陳博今天的心情似乎特別好,坐在龍椅上一臉笑意。昨天他剛收到張識文上的奏本。對於他前面頒佈的幾道改革詔令大加讚賞,並且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議。朝中大臣對於他那幾道詔令幾乎都是迫於壓力才沒有反駁,不過反應卻極是冷淡,讓他一直惱火不已。是以能得到他賞識地人的認可,對他來說當然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為了今天的早朝,他可是準備了一夜,一心想著今天能改變群臣的態度,以便可以儘快實施他的大治之政。
可惜事與願違。第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在陳博還沒來得及開口時便響起了。
“臣有本上奏!”站出來的是一名普通地御史,陳博雖然微微不快,不過還是點頭以示。“臣要統彈劾葉氏。縱容子弟,襲擊朝廷刺史!”
“忠勇公此前已經奏明,這事只是個誤會嗎?”陳博奇道。葉浩仁那件事,葉家為了獲得楊誠支援。保全自己。只得自認倒黴。因之前南乘風已奏報朝廷,並以此為藉口進攻豫州。是以楊誠在派人知會南乘風后。便以誤會為由,使此事大事化小。不必做出艱難選擇。陳博對於這些並不關心。當然也就按楊誠的建議,對此毫不追究了。此事朝中皆知。御史又何必再度彈劾呢?
那御史躬身遞上奏本,正色稟道:“經微臣徹查,此事並非誤會,而是確有其事!”
陳博聞言微微一愣,隨即讓陳順將奏本拿上來。略一翻看,他的臉色便有些難看了。這上面說地,幾乎與當天發生的事情別無二致。原來楊誠與南乘風兩人的不同言論,本就讓眾臣起疑,於是便派人秘密前往調查。沒想到這一查,還真讓他們查到了。前去查的人趕到傳言中張晉根遇襲地地點後,碰巧遇上了親眼見到事情全過程地那個老農。一亮出身份,除了張晉根,一輩子連縣令也沒見過幾次的老農哪敢有隱瞞,幾句喝問下來,便將當時地情況一下子全說了出來。
“人證就在殿外,皇上若是不信可現在就傳他上來問話。”
“傳上來吧。”陳博表情複雜地說道。誰都不願意自己受到欺騙,更何況身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了。他其實已經知道這事多半屬實,若沒有確實地把握,他在力壓彈劾地風頭上,哪還有人敢隨意彈劾別人。之所以想要親自詢問,只不過出於心中那絲脆弱的希望而已。這事真要追究起來,可就大了。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