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論述今天讀起來依然有感觸。亞里士多德是節制而理性的學者,他推崇折中適度的道路。這是為什麼他更喜歡由中產階級起到調和作用的中間道路,也是為什麼他更受現代人歡迎。他不是均富主義者,當他談到窮人和富人平等,指的是“法律上的平等”,即二者被同樣對待,窮人不可以佔富人便宜。他還認為,無論如何,“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這些講法和他堅持中產階級主導的理念,被現代很多人接受。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的這些論述直接繼承自柏拉圖。很多討論在柏拉圖的書中已有涉及,亞里士多德將其整理,提出自己的修正。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氣質完全不同,亞里士多德的書採用分類討論的講稿形式,而柏拉圖完全採用對話。亞里士多德是一柄可以依賴的標尺,柏拉圖卻是微微搖曳的蠟燭。柏拉圖的火光是搖擺的、輕盈的、難以把握的,然而卻更給人照亮的靈感。
關於政體的分類,柏拉圖早在《理想國》中就作了詩意的闡述,他用假想的國家形式,將所有體制穿入邏輯的脈絡,從起初的理想之國,直通向最終悲壯的沒落。他的假想國經歷五個階段——他按照邏輯推演的順序,而不是實際的歷史順序,然而卻包含著最令人驚異的歷史現實。
第一個階段是他假想的哲學家-國王的理想階段,國家由有智慧的哲人領導,像完美的程式,哲人能分辨事物本真,按純粹理念治理;這是第一代理想國。但是由於不能保證哲人的後人仍是哲人,理想國不可持續,下一代人將沒有前一代人的美德,也不能理解前一代人的理念,於是爭鬥發生,趨利的群體將開始爭奪土地與金銀。這個時候,民眾不敢再讓這類失去智慧的人領導,轉而服從適合戰爭的統領。
第二個階段就是崇尚榮譽的一代統治者。由於崇尚戰爭,他們通常好勝,愛榮譽,缺少文化,對奴隸相當嚴苛。他們的成長是在兩種力量的對抗中:一方面仍然有父輩教育他們要良善,不要計較權力;另一方面已有母親和其他俗眾批判這樣的父親無能、缺乏男子氣概。久而久之,孩子在兩種力量的爭奪中變成折中性的人,一方面他們私下裡愛錢,取悅女人;另一方面表面上又不被許可撈錢,所以顯得相當吝嗇,好戰而注重榮譽。
第三代人是更為露骨的寡頭政治。這一代人完全墮落於財產,財產讓風氣變異、腐化。這一代人看到父親作為軍事領袖,卻在某一天被政治審判或告密,財產全部沒收,他們心中的榮譽感會立刻動搖,開始將財富當作唯一依靠,設法撈錢,只想致富和斂財。這形成一種風氣,人們相互模仿,一個國家變成財富崇拜者,歌頌富人,讓富人掌權,鄙視窮人。法律規定政治門檻,將窮人排除在外。這樣的國度最後會變成兩個:一個富人之國,一個窮人之國,他們相互之間陰謀對立。這一代人無法擺脫內心矛盾,在雙重性格中生活。
第四代人則是崇尚自由的平民政治。這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的財富蔭庇下,生活養尊處優,變得嬌慣放縱、四體不勤,無所用心,苦樂都經不起考驗,成了十足的懶漢。這個城市崇尚自由,充滿行動自由與言論自由,每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過日子,城邦裡會有最多樣的性格。這是所有制度中看上去最美的,五彩繽紛,如同錦繡衣裳。這樣的城邦必然要求民主制度,因為這種制度最寬容。前一代人太愛財,尚懂得節儉,這一代人則充滿不必要的慾望。他們心靈很容易革命,將廉恥說成怯懦、節制說成沒見過世面。
第五代國度則成為僭主的國度。第四代年輕人為僭主鋪平了道路。他們習慣於燦爛輝煌的花冠遊行,當一個傲慢、放縱、無恥的人走在最前面,他們會讚不絕口稱其為自由、慷慨和勇敢。這一代人快樂自由,沉醉於美酒和女人,而過多的自由最終會破壞民主基礎。他們已經不能接受任何約束,任何服從當局的人都被說為甘心為奴,受到辱罵。最終老師怕學生,父子平起平坐,到了極端時刻,反抗和衝突一定會爆發。在謠言與矛盾中,昔日的寡頭和今日的民主派會鏗鏘對峙,而民眾在鬥爭中總要有人帶頭,僭主就是從這“保護”中走上神壇。
僭主帶領反抗,獲得成功,最後就變成了十足的獨裁者,在反抗奴役中奴役了所有人。早年的滿臉堆笑為他換來信任,等到國內的政敵全被消滅,他就變了面孔,清除一切不服從的人,將從前幫助他取得權力的人,不管是敵是友,全部清洗,並要求眾人歌唱“僭主有如神明”。
從此,國家就衰落了。
所有這一切,都在《理想國》中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銘刻下來。亞里士多德的分類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