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種自由安逸的生活。一席談吐,使孟浩然為之動容,聽了勸告,返回襄陽,隱居鄉里,淡泊生活,成為與王維齊名的一代大家。對另一位友人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也曾做詩相贈,勸他莫要因此沮喪,而要重新振作起來。這樣的贈語,看似平常,卻顯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懷。此後,綦毋潛果然又到京師,再考而中。後來適逢“安史之亂”,綦毋潛掛冠歸隱,王維又提筆贈詩:“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在王維的影響下,京城文士也紛紛看望綦毋潛,賦詩餞行。王維的數次贈詩,明心見性,令綦毋潛感動終生。
在長亭外的古道邊,好友元二離開長安,王維黯然不語,一面彈琴,一面唱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我們再喝一杯吧,你出了關口,何日再能相見?一次次的揮淚而別,激起王維心中無限的離愁。令人尊敬的張九齡被貶離京後,王維發出“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的感慨,以詩文的形式,毫無保留地懷念獲罪遠謫的舊丞相。與獲罪舊臣保持往來,這在當時,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但王維不僅將對友人的思念落到紙上,且無懼無悔。他的心中,珍藏著對朋友真誠的牽掛與祝福,不因時變,不因勢改。在王維的內心世界裡,友誼超越了時空界限。在他的作品中,良辰美景之外,我們能夠隱隱看見他和朋友並肩而行的頎長身影。
從盛世唐朝中,令人感受最為真切的,是文化在休養生息的年代裡所顯現出的容納天地自然、張揚個性尊嚴的精神氣質。餘秋雨先生說,“唐詩對於唐代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創作,而是一種社會風尚,集中地表現出了生氣勃勃的時代精神。”其實不僅僅是詩歌一門,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形式,在這一時期,都因為遇到了合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土壤,而長勢喜人、碩果累累。儒、佛、道三家,也呈現出一派共榮共興的和諧格局。同一時代的李白、杜甫、王維,這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也都選擇了最為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人生方向,杜甫崇儒,王維研佛,李白喜道,他們在唐朝的歷史天空中,各自畫出了一抹燦爛的雲霞,演繹了“文人相親”的傳奇佳話,亦可以稱作儒、佛、道三家交融並進的典範。
隱逸與自由,是王維一生的追求。儘管有著優越的家庭背景和出眾的藝術才華,但他是個生性內斂、不事張揚、平和淡然的人。他的一生歷經浮沉,儘管沒有太多的諷喻之作,但也絕少有露骨和違心的描寫,即便是歌功頌德,都極有分寸。早在青年時期,王維也希望學以致用,建功立業,也曾意氣風發地寫過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許多膾炙人口的邊塞詩。安祿山叛變,唐玄宗倉促出逃,王維被俘,他深深陷入了人生理想與現實衝突的矛盾之中。在獄中,他不顧一切地服藥假充殘疾,以此反抗,但徒勞無益,還是被迫接受了叛變政府的官職。兩京收復後,他以叛國求榮的罪名身陷囹圄。這時候,王維出示了他在獄中的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表明了他當時的心跡。後來,他總算得到了朝廷的理解與寬恕,並且還獲得了更高的名譽和地位。但此時的王維,油然而生歸隱之心。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
第44節:王維: 人品盈如月(2)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他在終南山腳下買下了宋之問的輞川別墅,加以營建,陶然自居。宋之問的為人,與王維相去甚遠,在宋氏舊居里,王維所在意的,不是舊主人對於權勢的熱衷,而是面對秀麗的山水,摒棄人生的得失思慮,一心做學問的淡泊心境。他喜歡在那人跡罕至的地方,“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面對青山碧水,吟詩作畫,聽樂彈琴,修身養性,參禪悟道,靜謐無擾地居處田園。與自然相親,又何嘗不是一件人生快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從萬國來朝到兵荒馬亂,彈指一揮間。盛世訇然衰折,人生反覆無常,王維亦內心苦悶。他的注意力從官場轉向了山水,轉向了寂寞柴門。幸好有輞川別業這樣一個悠然閒適的去處,這個風景獨好的郊區山莊,成了他心靈的避難所。“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他在作品中所出現的柔和色調,與杜甫的大筆寫史、慘況畢現截然不同,看上去幾乎沒有發生動亂的痕跡。王維很快就忘記了?並不盡然。他不過是從自己恬淡的性格出發,選擇了於己無傷、於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