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童也常常被作為標準,成為孩子們喘不過氣來的一個精神壓力。唐朝的小孩子,有條件的人家,常常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安排其苦讀前賢大作,經典文章,雖說囫圇吞棗,狂填猛塞,日久天長,有些慧根的,竟也可在幾年之內,做出一兩篇像模像樣的文字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駱賓王的少年天才來看,他似乎擁有著鮮花似錦、烈火烹油的輝煌未來。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名滿天下的天才兒童,後來卻成為身戴枷鎖的階下罪囚,再往後,成了一個全國通牒、嚴旨緝拿的“首惡分子”。
十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少年神童,已是一位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青年俊才。曾經進入道王李元慶(李淵第十六子)幕府工作,道王時任豫州刺史,三年之間,駱賓王憑藉他的錦繡文章和誠樸忠義,贏得了賞識。李元慶十分喜愛他的才情,令之陳述才能,以備薦舉。人生難得遇賢達,更難得的是上司慧眼識人,量才起用,將一個人擺到與之相適的層面上去發展。為此許多人不惜爭取各種機會,引起上司的關注與矚目,稍有些心機的人,多是閒閒用力,緩緩圖之,伺機而動。可是,面對這樣難得的升遷機遇,駱賓王交了一篇《自敘狀》,居然文不對題地大發感慨,聲稱不願“說己之長,言身之善”,而是要透過建功立業以圖進取,結尾是“不奉令,謹狀”。很明顯地,駱賓王不但不領上司的情,而且毫不客氣地拒人於千里之外。
在旁人眼裡,這樣的舉動,簡直是一個異端!簡直是不識抬舉!
好運擦肩而過,駱賓王依舊喜歡與書為伍。對一個純粹的文人來說,謀職僅僅是為了解決生活之需,讀書和寫作才是生命之道。脫離表面閱讀,深入浩瀚文海,追溯於古代賢哲,責問於當世人情,抒懷於筆墨紙硯,迴歸於純正真實,這是歷代書生們相繼綿延的價值標杆。只有筆下游走的文字,才是撫慰才子們孱弱心靈的鮮美雞湯。就著寒夜青燈,手執十寸狼毫,胸懷萬種風情,駱賓王寫下了一首首清麗別緻的詩作,也寫下了著名的《帝京篇》:“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繡柱玉盤龍。繡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萬戶千門、大道青樓的長安生活情狀,盡收筆底,氣勢磅礴,文采飛揚,汩汩才情如海浪滔滔,一瀉千里,“當時以為絕唱”。
駱賓王善詠風物,不僅詠過鵝,還吟過蟬。那是在他成年之後的事情了。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在獄詠蟬》
這首詩與詠鵝同樣著名,只不過沒有了當初孩童的天真稚氣,也不是在池塘邊所作,而是作於不見天日的牢獄之中。駱賓王在官場混跡十年,位居下僚,官職平平,突然被擢為侍御史,又突然被囚禁,失去自由,生死難測。在武后臨朝的時代,掌握著生殺大權的,有許多是酷吏與陰謀家。駱賓王屢屢上書,一定觸動了權貴們的敏感神經,於是厄運就不可避免地降臨。“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枯坐暗牢之中,一聲蟬唱,託物寄興,含冤負屈,何嘗不是他心中一曲悲憤沉痛的哀歌?
關於駱賓王這次寫詩的背景,也就是入獄的原因,作者含糊其辭,但是從新舊唐書的駱賓王傳記裡,可以看出些許眉目,也很有趣:
落魄無行,好與博徒遊。高宗末,為長安主簿。坐贓,左遷臨海丞……敬業敗,伏誅,文多散失。則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上》
裴行儉為洮州總管,表掌書奏,不應,調長安主簿。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時,詔求其文,得數百篇。
——《新唐書·卷二百一》
仔細看一下,同是記述唐朝正史的兩本集子,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舊唐書》對駱賓王整個持否定態度,落魄無行,又因為貪贓不潔,所以坐牢蹲大獄。而《新唐書》對駱賓王的品德沒有懷疑(與裴行儉之間的事情,也可以從駱賓王的《上吏部裴侍郎書》中得到印證),只是由於上疏言事,指責酷吏,而招致牢獄之災。寫史文人的筆,的確厲害,可以置人於萬丈懸崖,進退無路;也可還人於柳暗花明,清白林泉。同樣的一群梁山漢子,施耐庵寫了《水滸傳》,俞萬春寫了《蕩寇志》,文筆都好,結構都精,但主觀意圖不一樣,一正一反,一真一假,令人扼腕長嘆。不過,《水滸傳》深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