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檀有睦硌�俠唇玻�褪且桓魴睦磣急傅墓�蹋骸拔乙�醋饕盜耍�醋饕凳且患�萇袷サ氖慮椋�乙�咽窒錘刪渙耍�乙�煤眯醋饕怠!�
從兒童教育來說,未成年人時期是一個人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
八 養成好習慣是一生的功課(1)
熟悉教育的人會明白,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好習慣,而父母的習慣如何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因此,《人民日報》曾發出“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的呼籲。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接觸到大批青少年的父母與教師,並有機會聽到他們許多心裡話。我發現,中國的父母絕對是愛孩子的世界冠軍,雖說“改造”一詞難聽,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們也心甘情願。但是,他們有一個普遍的擔心,自己年齡大了,有一些積習頗深的壞習慣還改得了嗎?需要的一些好習慣還能夠建立起來嗎?
的確,習慣的養成與年齡的關係是密切的。一般來說,年齡越小越容易,年齡越大越困難。例如,幼兒時期是養成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階段是養成品德習慣的最佳階段,中學時期可能是養成學習習慣和智慧性習慣的最佳時期。但是,容易的並非能自然形成,困難的未必就不能做到,最佳的也僅僅是一種可能。準確地說,人的一生都是不斷養成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過程,這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
2005年5月2日,我從《北京晚報》上,讀到了周士淵先生的文章,題目為《管理自己的學問》。巧極了!他專門談自己50歲後是怎麼養成好習慣的,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和心理平衡等等,這對廣大父母朋友具有直接的借鑑作用。他寫道:
“習慣培養當然應從少年兒童開始,這樣最為有效。但我以上所有習慣,除氣功外,幾乎都是50歲以後逐步養成的。南京有位名叫郭彩如的105歲老人,至今居然還能###,還能雙手抱柱,雙腳凌空,做‘大鵬展翅’的高難動作,甚至他還宣佈與世界範圍內的健康老人打擂臺,以武會友,從中挑選出2008位百歲老人,相約2008年到北京為奧運加油添彩。而據調查,郭彩如老人的許多健康習慣都是他退休後才開始養成的。
“在習慣問題上,不論老幼,人人都可大有作為,年齡絕不是一個障限,關鍵是看我們對自己的健康是否真正高度負責……”
周先生總結出了培養習慣的“三二一模式”,“三”是指三個性,即認識必要性、選擇可行性、具有操作性;“二”是兩句話,即“關鍵在前三天”和“奧妙在纏纜繩”,後一句出自西方著名教授曼恩對習慣培養很精確的比喻:“習慣彷彿像一根纜繩,只要我們每天給它纏上新的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一”是一個簡單的口訣,即“三七二十一”。周先生認為,“關鍵在前三天”,指前三天要啟動、要認真、要咬著牙熬過它。這“七”是指一星期七天。“二十一”可是個習慣領域裡的重要數字,必須記住。因為根據西方科學家的研究,一種習慣的培養如果認真去做,平均大概是二十一天。但請記住,這是“平均”數。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克服所用的時間一定差異很大,認真程度不同,對重要性的認識不同,所用時間也顯然會大不相同。
我與周士淵先生相識幾年了,相識也是因為對行為習慣的研究。我認為,他的上述方法基本上是可行的,雖然習慣的培養過程比他講得還要複雜。我敬佩周先生,因為他不光在說更在做,他在不斷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且毅力驚人。
那一天,周先生在我的辦公室裡,為了說明持之以恆可以養成意想不到的新習慣和新能力,他當場做了一個表演。
八 養成好習慣是一生的功課(2)
當時已經56歲的周先生站正後,低頭把腰慢慢彎下,膝蓋繃直。他先是手指尖觸地,後掌跟觸地,繼而又全掌穩穩著地。緊接著,他又雙腿左右叉開,叉成大“八”字形,兩手抓住腳後跟慢慢彎腰,頭頂漸漸向地面接近。最後,他的頭頂竟觸到了地面!
我看得驚呆了!我比周先生年輕許多,手指尖卻夠不著地面,頭頂觸地更不可能。可是,腰髖關節炎嚴重的周先生怎麼做到了呢?
原來,2001年春節周先生回上海時,他快60歲的四姐為他演示了一遍這樣的動作。於是,他開始練,每天堅持練。到了當年的8月1日,他終於達到了原先以為達不到的目標。
周先生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