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睿灰喚�咧形揖偷萁渙巳氳成暱朧椋�⑼ü�恍概�Ρ喚顯緄嘏�嘉���吃保�且蛭�有∈艿槳職值墓膊�饕逍叛齪蛻緇嵩鶉胃械難�眨晃以詿笱Ю鍇詮ぜ笱В�ツ曄サ�詘言芟碌牡諞槐始醫淌杖�500元寄回了家,是因為從小就對自己許諾要做個像爸爸那樣孝順的孩子。如果說我對爸爸有什麼要求的話,那就是希望他能好好保重身體,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爸爸的健康和快樂。”
這一期節目的題目是《誰能把孩子帶出網咖》,我沒有從頭看,但是最後讓我感動的,就是這位楊警官在為他人的孩子忙碌時,好像忽視了對自己女兒的教育,實際上他的行為,他的以身作則是最高層次的教育。
另外,作為老師,我們認為孩子在上學期間遲到、缺作業等等行為屬於正常範圍內的過錯,家長如果不為孩子作偽證,就讓老師批評,甚至懲罰了他,讓他為自己的過錯付出點代價,未必就是壞事。而家長在這個時候對孩子施以“愛心”,用不恰當的方式袒護孩子,您卻在給孩子充當不誠實的榜樣。
孩子的不誠信一方面是跟大人學來的,另一方面也有的是被大人逼出來的。實事求是地說,今天的孩子雖說物質生活夠豐富,不能算不幸福,但是學業負擔以及精神和心理上的壓力確實超出了他們這個年齡所能承受的範圍。怎麼辦呢?畢竟是孩子,他們就要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鑽老師和家長的空子,能多玩就多玩一會兒,能偷懶就偷點懶,能少挨老師的批評,能少挨家長的罵……那就只有撒謊,時間一長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說到家長“逼”孩子,我也為家長們叫屈。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疼還疼不過來呢,幹嘛要跟孩子們較勁?這一個“逼”字裡面又包含了多少無奈,作為矛盾漩渦中的老師與家長不也是苦衷多多嗎?
一次,一位年輕班主任向我抱怨一位學生家長,緣由是老師看好這個學習不錯、很精幹的小男孩,讓他在班委會中擔任職務,卻遭到家長的反對。作為年級組長,我當然對家長的這種態度不能認同。於是在一次家長會上我便對這件事提出了質疑,並自覺理直氣壯。沒曾想,這位家長十分坦誠,主動打電話給我,承認“您批評的那位家長就是我”,而且很坦率地亮明自己的觀點:孩子浮躁,成績並不理想,不管怎麼說最終還是得拿分數來說話,竟然說得我也無言以對。因為家長肯花高價讓孩子上我們這種民辦學校,畢竟是衝著“考上好高中”來的,當個小幹部多多少少要分散一些精力,花費一些時間,難免對個人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影響,家長的這種“現實”也不無道理啊!
至於素質教育,做人教育,雖然說起來是今天教育的主旋律,但是中考、高考還不是以分數定終身嗎?《現代教育報》曾以“該不該按分數排名”進行討論,正方、反方都振振有詞,各說各的道理。據說某省教育主管部門還出了檔案,對於敢頂風違紀,給學生排名的學校領導、老師以處罰。看完上述這些討論和報道後,我不禁想問:到底是誰在給學生排隊?是老師?是年級?是學校?作為多年的班主任、年級組長,我不否認我們每次期末大考後肯定排隊,甚至一些主科老師在平時的小測驗後都“習慣性”地把學生所得分數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一遍。但是我們給一個班的學生排隊,給一個年級的學生排隊,不是緣於中考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全北京市範圍內的大排隊;高考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全國範圍的學生大排隊嗎?沒有這帶有權威性的大排隊,何來一校、一年級、一班的小排隊?所以我的感覺(不知這種感覺是否正確)是:中考、高考的大環境在“逼”學校,學校在“逼”老師,老師在“逼”學生和家長,家長只能“逼”孩子。那麼在這整個鏈條中的一頭一尾,不就是“應試教育與學生學習”之間的矛盾嗎?素質教育的口號也喊了不少年了,起碼中學生的學習負擔沒有實質上的減輕。在社會大環境和形勢的逼迫下,自覺的孩子再逼一逼自己,不自覺的孩子也就逐漸練就了“撒謊”的本事,躲過一時是一時,應付一天是一天,得過且過——這也算是孩子們的一種反抗形式吧!
說讀書
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受益終生——這是我的切身體會,也是我教子的成功之處。
我成長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文化生活沒有今天這樣豐富多彩,那時候在學習之餘看課外書是我的一大樂事。我永遠都會記得我在小學四年級看的第一本小說《林海雪原》,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苦菜花》、《平原槍聲》、《牛氓》、《葉爾紹夫兄弟》……一本接一本,到上初中時開始涉獵中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