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視孩子為掌上明珠,雖然生活上關懷備至,雖然寄孩子予莫大的希望,但我卻要十分肯定地說:家長們對自己朝夕相處的孩子並不瞭解,而且是越來越不瞭解了。
也許在家庭裡孩子或者溫順或者叛逆;在學校裡或者是努力學習讓老師喜歡的好學生,或者是不務正業讓老師不願見的“差生”,但在沒有大的衝突的情況下,一般會相安無事,風平浪靜,都在正常地上學放學,正常地生活,正常地過每一天。殊不知在這正常的背後是一顆顆年輕的、脆弱的、躁動的、不安分的心,他們貪婪地追逐著時代的潮流,接受著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過去曾讓成年人談虎色變的武俠小說、港臺影視、美國大片對孩子們的影響早已不在話下,孩子們只要輕點滑鼠,資訊、新聞、遊戲,正面的、負面的,少兒不宜的等等一古腦兒襲來,刺激著孩子們的感官,攪動著孩子們的心,而心理上的微妙變化往往被大人們忽視了。我由於當了半輩子的班主任,而且一直被認可為最瞭解孩子,學生最信任的老師,可是近幾年也越來越困惑於與學生的溝通困難。我的兒子曾多次提醒我“現在的孩子在想什麼您根本不瞭解”,我也曾暗暗不服氣。當有一天在校友錄上看到初二的小孩子們稱呼我這個五十多歲的班主任“老關”時;當班裡一個看起來還非常幼稚的小男孩告訴我“喜歡班裡一個女生,並因此而無心學習”時;當有人告訴我,看到我們年級兩個平時表現不錯的男女同學站在馬路邊上接吻時,我不得不承認了:我們真的並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不瞭解他們的精神需求,不瞭解他們心理乃至生理上的迅猛發展。作為父母,作為家長,其實和我有著同樣的問題。所以我建議家長們,放下長輩的尊嚴,從瞭解孩子入手,真正瞭解了,才能達成相互的諒解,在溝通與交流中求大同存小異,也許會收到家長舒心,孩子滿意的效果。
參考我的個案,您也不妨一試。
個案一 “您還沒有老師瞭解我呢”
已經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陳飛經常對他媽媽說的一句話是:“你還沒有關老師瞭解我呢!”這句話出自我的一次家訪。
在陳飛剛上初三時,我去家訪,當時他沒在家,到外邊打籃球去了,我和他媽媽交談。不一會兒陳飛氣喘噓噓地回來了,一看見我高興得四腳朝天就躺在我坐的沙發前的地毯上了。媽媽見狀覺得特沒面子,大聲訓斥:“你怎麼能這麼沒禮貌,這是老師呀!”我打斷他媽媽的話,問還躺在我面前的陳飛:“如果是爸爸媽媽的同事,一位阿姨坐在這兒,你會這樣嗎?”他答:“當然不會了。”於是我告訴他媽媽:“不要責備,這說明陳飛跟我好,跟我親近,沒把我當外人。”陳飛一邊起身一邊說:“你還不如關老師瞭解我呢!”從此以後陳飛特別聽我的話,學習成績逐步提高,初三畢業超常發揮,考上了重點高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始終和我保持著聯絡,尤其在外地讀大學的四年,他有了心事,交了女朋友,都首先要告訴我。寒暑假邀請我去他家,為了能夠長談甚至留我住下。他爸爸媽媽經常既欣慰又嫉妒地說:“飛飛對關老師比咱們還親。”我們這段師生情就是從我對孩子的瞭解開始的。
透過這個案例,使我們更加堅定了這樣一個理念:瞭解孩子就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看問題,進行換位思考。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進而引導、指導他們,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個案二 要把孩子的感受考慮進去
“離異”這個詞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隨著人們觀念上的進步,離婚這種行為的公開性、透明性,甚至隨意性越來越強,這本無可厚非,用現代人的話說這叫“一人一個活法兒”。為了孩子而維持並不幸福的婚姻確實過於傳統,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觀念,所以這種做法正在逐漸被摒棄,這不能不說是國人在觀念上的一大進步。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在不幸福的夫妻雙方擺脫桎梏開始尋找自己新的幸福時,他們曾經的愛情結晶——孩子,卻一定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傷害,這種傷害絕不僅僅限於生活上的、感情上的或物質上的,而主要是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許多父母無論是在“戰爭”中離析還是在理智中平和分手,很少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什麼。無論是在法庭上爭搶孩子還是相互推卸自己的撫養責任時,都不太顧及孩子的意願。透過一些具體事件的調查和分析,我發現父母離異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有很大的差異。根據我所接觸的孩子,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情況:10歲以前,尤其是幼兒時期,孩子單純幼稚,還不十分明白大人的事,一般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