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也實屬不易。“越大越操心”是家長們的抱怨。從城市來說,絕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條件還說得過去,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們都儘可能地為孩子營造好的環境和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主動權還是掌握在家長手中。可是小學畢業升初中,家長的主動權就被大大地削弱了——實行了五六年的“電腦派位”制度今天仍在繼續(而且是就近的原則),這樣一來孩子上哪一所中學已經不完全是家長能決定得了的。於是私立學校、民辦學校應運而生。家長們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上所謂的好初中可真是煞費苦心:首先要捨得把多年的積蓄投資教育(據我瞭解,上自費初中的學生家庭絕大多數是工薪階層,夠“大款”級別的是少數),學費也好,贊助費也罷,不管是一次交清還是分期付款,3年下來最低也在4萬元左右。還有一個問題是家長手裡攥著錢仍要為選擇學校大傷腦筋。於是每年的3~5月份北京(外省市不太清楚)便出現了一景:各民辦、私立初中學校展開了搶生源大戰,家長們領著孩子奔波於數個學校之間:考察——諮詢——報名——考試——打電話或託人問分數(在這以前一般都是腳踩幾隻船,趕上兩所學校同一天考試學生就像趕場似的)——交錢——焦急等待錄取;一旦感覺哪兒不滿意或者又有了新的目標還要退費——換學校……不進入6月中旬,拿不到錄取通知書就消停不下來。作為現在民辦學校任教的我,親眼目睹了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的艱辛,不由得發自內心的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的家長容易嗎?
老師們需要理解,我最有切身體會,也就最有發言權。首先從對教師基本素質的要求來講,學歷、外語水平、計算機能力、普通話水平等等,是現在考查教師資格的硬體,而各種考核評比、教學基本功大賽等軟任務也像一條條小鞭子不停地在老師們的背後抽打著。但這些還都算不了什麼,真正對老師的巨大壓力來自於三個方面:其一,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孩子們的思維、心理、行為的不穩定性,加大了教育難度;其二,中考、高考畢竟仍然起著“教學指揮棒”的作用;其三,家長對孩子們的期望值過高,尤其是民辦學校、私立學校更為明顯。有人稱今天的教師為“戴著鐐銬的舞者”,我覺得很形象。在教育這個大舞臺上,絕大多數老師們的敬業精神是得到社會認可的,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累、操心、辛苦、疲勞、擔責任……說重了怕學生跳樓,管鬆了家長不滿意;作業留多了學生抱怨負擔過重,練習做少了老師又擔心學生在成績上吃虧;組織春遊、秋遊怕出危險,不組織學生們嫌生活乏味……尤其初三、高三畢業班的老師們,頂著罵名,硬著頭皮,犧牲休息時間,拖著疲憊的身體給孩子們“增負”、“加壓”,用一句“只要你們考上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學,累也值了”來寬慰自己。
瞭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條件(2)
我所在的民辦學校按道理說應該是按勞取酬,老師上一節課掙一節課的錢,可是每天下午1點10分以後老師們主動加了一節課,數學、物理、化學、語文、外語五科老師自覺排了課表,一週五天每天中午上一科,學校不給報酬(理由是老師們自發、自願的),老師們幹得還挺帶勁兒。國家法定日工作時間為8小時,而老師們根本不可能把工作時間控制在8小時以內,何況晚上還有家訪、批改作業、做題、接聽學生及家長電話等附加工作。難怪我聽到有好幾位老教師在為自己的兒子張羅物件時,一提到要介紹一位老師,兒子們就像商量過似的都是同一個口氣:“您饒了我吧,咱家有您一個老師就夠煩的了。”所以,作為老師當得不到理解時心理能平衡嗎?
總之,孩子們需要家長、老師的理解。
家長們希望得到孩子們的理解。
老師們則渴望學生和家長的理解。
誰的要求也不過分,誰都沒有錯!
一、理解必須有了解作前提
在各方面都在爭取理解,又都感覺不能如願的情況下,我逐漸意識到,單純說理解有點兒太空泛了。什麼是理解?怎麼樣才能理解?怎麼做才是理解?理解到底包括了哪些涵義?其實各方面都不是十分明確,只不過把“理解”這種呼聲當作指責,當作發洩,當作抱怨,當作否定別人、肯定自己的一種藉口。其實冷靜下來想一想,“理解”已經進入了一個較深的境界,它包含了解、接納、寬容及換位思考等等諸多內容,而我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瞭解”,瞭解對方的想法,瞭解對方的心理,瞭解對方的苦衷,瞭解對方的要求,瞭解對方的……真正瞭解了,理解會油然而生。可惜的是,今天的父母們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