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介石說:“匪軍近來大喊大叫改變戰略。配合這種喧鬧,各地匪軍頻頻調動轉移,加緊襲擾。不明真相者受其迷惑,以為匪軍真的改變了戰略。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戰爭中處於劣勢的一方,想變被動為主動就能取得主動,想不打戰略防禦就能轉為戰略反攻,天底下哪有這等便宜的事?戰爭勝負說到底還是要取決於戰力。論戰力,我們比匪軍要強大得多!他們如此鼓譟,目的很簡單,就是企圖擾亂我重點進攻戰略。劉伯承鄧小平過河是為了這個目的,各戰場到處亂竄也是這個目的,就是害怕我們的重點進攻!”
國統區的刊物《觀察》對時局的觀察比蔣介石的觀察要清醒,它連續載文評述:
整個戰場看來頗為有趣。不是拉鋸而是推磨,從黃
河到長江廣大的土地上成了一大轉盤。當陳毅華東野戰
軍與國軍在山東打得不可開交時,劉伯承渡過黃河來解
救陳毅,使陳毅的部隊一部轉入膠東,一部隨了劉伯承
南突。
劉伯承南突時,國軍追擊部隊還沒有轉過方向來,
陳賡又在豫西過了河,減輕了追擊部隊對劉伯承的壓
力。中共選擇了一個想吃掉榆林的機會,同時可以吸引。
胡宗南部的北來。關中及潼關外隴海線的防禦力量自然
要薄弱一點,於是晉南的共軍陳賡部得以渡過黃河天
險,而出現於豫酉,和劉伯承遙相呼應。……看來共軍
的桴鼓陝北,似乎是晉南強渡的準備。
陳賡是在陝北桴鼓時從晉南渡河的,當胡(宗南)
部準備增援豫西時,彭(德懷)賀(龍)王(震)又在
陝北鬧起來。東西兩戰場由於這樣的一步一步的推磨兜
圈,已經變成一個大戰場,形成了“中原多事之秋”,共
軍各部的配合是相當成功的。
戰局是整個的,聲東擊西,打北圖南,每一根毫
發,也會牽動整個的頭部。
由此看來,無論蔣介石承認與否,戰爭態勢已經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發生了根本的扭轉。也就是說,隨著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呈“品”字形問鼎於北起黃河、南到長江、東自津浦、西至漢水的廣大地區,八方風雨將彙集在三山(大別山、泰山、伏牛山)四水(江、河、淮、漢)之間。
中原大勢已經底定。
中國的歷史將從此發生重大的轉折。
第11章 雄性桂冠
河南光山 王大灣 1947年9月27日
天氣沉悶,大別山深處傳來隱隱的雷聲。
低垂而厚重的濃雲翻滾著,擠壓著,漸漸堆積成一片,像一坨坨厚鉛往下沉,似乎已經壓到了本來就很低矮的祠堂屋脊上。
空氣被壓縮了,顯得愈發凝滯,彷彿其中也含廠金屬的成份,使人每呼吸一口便增加一分沉重。
20多位縱隊和旅的指揮員擠坐在這間不大的祠堂裡,人與人靠得很近,卻誰和誰也不講話,會抽菸的門頭抽菸,不會抽菸的也裹在煙海裡,全沒了往昔的熱鬧氣氛。平時,他們各自獨擋一面,能湊到一起的時候不多;偶爾聚在一起,不是這個摸一下那個的頭,道聲:“還活著?”就是那個拍一下這個的肩,驚訝:“你沒死?”然後開一陣葷的、素的玩笑。而今天卻大相徑庭。
陳再道憋得難受,敞開領口還覺得透不過氣。他走到窗前站下,又急忙整理軍裝,坐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來了。”
很快,劉伯承和鄧小平走進屋,臉上的神情與背後的陰雲呈同一色調。
20多位旅以上幹部齊刷刷站起,守著門邊的幾個人迎上,敬過禮,習慣地伸出雙手。
鄧小平還禮的手在空中一擺:“仗沒打好,不握手了。”
他徑直走到桌前,請劉伯承坐下,然後用灼人的目光掃視會場,說:“今天召集大家來,開個不握手會議。為什麼不握手,我想在座的心裡都清楚。”
祠堂裡鴉雀無聲,本來就沉重的氣氛陡增了幾分嚴峻。
進入大別山將近一個月了,隨著大部隊的迅速展開,難以想象的困難接踵而至。
“米越吃越大,路越走越小。”這句流行在部隊中的話十分形象地概括了初進大別山的第一個不適應。
來自“四戰之地”的戰士們大多數是吃慣了小米、山藥蛋的燕趙兒女,南方的大米填不飽他們的肚子。當年的第19旅山炮營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