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性非常高,雖然不如蔣先雲的慷慨激昂,卻勝在論證充分。
廖仲愷輕輕嘆口氣“申府,你怎麼看?”
“文章自然是好文章,說實話有些問題我原只有模糊認識,現在有點茅塞頓開。這個莊繼華居然還如此年輕,難得,難得。他是國民黨員嗎?”
廖仲愷知道張申府說的問題是**員加入國民黨的事,張申府曾經對他說過不贊成這個決定。在革命方法上,國民黨主張自上而下的革命,**主張自下而上;因此**員加入國民黨在兩黨內都有反對意見,只是國民黨有孫中山壓住,**有共產國際決定,不容不執行。
見張申府問莊繼華是否是國民黨員,他知道什麼意思,不動聲色的回答道:“不是,不過是介石和擇生介紹的。”說完,就將莊繼華的卷子放進抽屜裡。
莊繼華其實也很矛盾,他不是不知道他在文中表露的觀點與主流意識不同,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很想按照主流意識去寫。可是歷史的發展證明這個意識是存在誤差的。前世教科書中把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完全推到國民黨右派的分裂和右傾機會主義上,但這些右派主要是早期跟隨孫中山的國民黨元老,比如鄒魯、謝持、張靜江、吳稚暉、戴季陶等,由於這些人處於反派角色中,在政治空氣緊張期間,他們的臉譜是固定的,隨著政治空氣的鬆動,對這方面研究的增加,他們的臉譜才逐漸脫落,人們才知道這些人也有如此不平凡的經歷。後世有人對這個時代的兩黨作了個簡單的評論:**像國際主義者,國民黨像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