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包括結社,投票權等人民所享受的權利,民生即人民的生活狀況。三民主義是革命的最終目標。………。”說實話莊繼華對三民主義的認識主要來自近期看報和聽賀衷寒胡宗南等人的談話,張申府算是問道點子上了。
莊繼華的回答雖然不差,但與剛才的出色相比平庸不少;廖仲凱覺得剛才的評價也許高了,至少這個年輕人還需要加強對三民主義的學習。
“你認為革命軍隊和軍閥軍隊之間有什麼區別?”一直陪太子攻書的鄧演達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廖仲凱和張申府心中同時一笑,知道鄧演達見獵心喜。
“革命軍隊是一支由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軍隊,是一支新型軍隊;軍閥軍隊是一支封建軍隊,是註定被淘汰的舊軍隊,這是他們的本質區別。具體表現是,士兵作戰目的不同,由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軍隊是為信仰為主義而戰,封建軍隊是為長官的個人利益而戰;因此革命軍人更不怕死,士氣更高,紀律更嚴,更受到民眾的支援;軍閥軍隊呢,士氣是靠金錢維繫的,忠誠也是靠金錢等利益維繫的,軍紀敗壞,民眾厭惡;在戰時有利一湧而上,失敗一鬨而散。………。”
鄧演達非常滿意。莊繼華不知道他大慨是唯一一個受到三個考官“盤問”的考生,又創造一個後世沒有的黃埔記錄。
“申府,這次的考生中人才不少呀,你看這篇文章。”廖仲凱把手上的試卷遞給張申府。口試結束後,南堤2號“招生辦”全力投入閱卷之中,歷史、地理、數學就交給師範學校的老師,作文則是廖仲凱和張申府親自批改,其實那三門只是陪襯,主要看的還是作文。作文的題目是《論中國貧弱的原因和救亡之道》。
“…。,究其根源中國的貧弱在於帝國主義的掠奪,而具體執行的則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軍閥,打倒軍閥驅逐帝國主義是使中國貧弱走向富強的唯一方法,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發動和依靠千千萬萬的工農大眾,……,”
“好文章,擲地有聲。”張申府不由大聲叫好“蔣先雲,果然名不虛傳。”
“申府知道這個考生。”
“他和李之龍是我黨青年一輩的佼佼者,曾在湖南領導過工運,是湖南工運領袖之一,趙恆惕還在通緝他。”
“難怪如此年輕就能寫出這樣深刻又熱情澎湃的文章。”
“仲凱,你看看這篇文章,那個莊繼華的。”過會張申府又遞給廖仲凱一張考卷。這兩人哪是在閱卷,是在賞文。
“我看看,難得介石和擇生都很看好他。”廖仲凱接過來
“………,因此,中國貧弱的外在表現是軍閥和帝國主義,內在原因卻是愚昧和落後的封建文化,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卻沒有革掉民眾頭腦中的封建思想。………”
“……,中國富強之路在於發展科技,革新思想,對政治體制和社會文化進行革新。西方強大在於工業,工業的基礎就在於教育科技。我中華欲復興,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大力促進科技教育。要達成此目標首先要有一個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中央之力推廣。……,由此觀之,統一全國只是中國富強的第一步,………”
莊繼華的挽救之道是一篇長篇大論,分政治、經濟、軍事三部分;在政治策略中著重強調國共合作是推動革命發展的基礎,提出建立國共合作為核心的反軍閥統一戰線,並以此團結社會各階層人士,但也指出國共合作不牢固,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其中隱諱提到國共對社會改革方法的分歧,以及這種分歧可能導致的後果。他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仿照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模式,兩黨平等發展,建立兩黨聯席會議,指派專人聯絡,以利溝通。
在經濟策略部分他提出進行土地改革,改革的方法是減租減息,同時對地主的地租徵收高額賦稅,高稅收的目的是強迫地主把資金從土地轉向工業,以彌補政府對工業投入的不足;對重工業採取國家控股的方式進行控制,開放輕工業。
在革命的軍事策略一節中,他提出首先東征消滅陳炯明,整編廣東軍隊使其完全革命化,以鞏固廣東根據地。然後揮師西進佔領廣西,達成擴大廣東根據地的戰略縱深建立西面屏障的戰略目的,然後再以兩廣之力北伐中原。
廖仲愷看後沉默不語,他兼學中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有較高的認識,張申府同樣也是融會中西的學者,這兩人完全知道這篇文章的價值。可是文章的政治觀點與目前兩黨內的主流意識有出入,軍事策略也與中山先生的主張不同,但不可否認文中提到的經濟策略和軍事策略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