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隊從印度的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地區,同時,還切斷了法國各據點之間以及它們與法國之間的聯絡。1761年,隨著法國交出在本地治裡的主要根據地,戰爭結束。
七年戰爭的海外方面是由美洲的魁北克和印度的本地治裡的陷落決定的。但是,歐洲的戰爭一直拖延到1763年即交戰國締結巴黎和約時。美洲法屬殖民地中,法國僅保有南美洲的蓋亞那、紐芬蘭沿海的無足輕重的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以及包括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在內的西印度群島的少數島嶼。因此,英國從法國得到了整個聖勞倫斯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地區。這些區域幾乎杳無人煙,被認為其價值不及盛產蔗糖的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這兩個島已歸還法國。實際上,它們是由於西印度群島的英國種植園主的堅決要求才被歸還的;這些種植園主擔心法國糖島的競爭,如果糖島給包括在英帝國商業結構內的話。
西班牙於戰爭晚期站在法國這一邊參戰,因此,被迫將佛羅里達割讓給英國。作為補償,法國把路易斯安那西部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給予西班牙。在印度,法國人保有他們在本地治裡和其他城市的商業設施——事務所、貨棧和碼頭。但是,他們被禁止修築防禦工事或在印度王公中間尋求政治目標。也就是說,法國人是作為商人而不是作為帝國建立者回到印度的。
巴黎和約簽訂時,英國政治領袖霍勒斯·沃波爾評論道,“燒掉你們的希臘和羅馬書籍——有關微不足道的人們的歷史記載吧。”這句頗有遠見的評語有力地說明了這一和平解決辦法的長遠的、世界性的涵義。就歐洲而論,條約允許普魯士仍佔有西里西亞、成為奧地利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對手。然而,對世界歷史來說,具有遠為重要的意義的是巴黎和約的海外影響。根據和約條款,法國遭到了甚至比荷蘭在17世紀、西班牙在16世紀所蒙受的更為恥辱、更為徹底的失敗。西班牙和荷蘭雖然威信掃地,但各自仍保有大量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在美洲和菲律賓群島,荷蘭殖民地在東印度群島,而法國,不僅威信喪盡,還被剝奪了其幾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誠然,法國在19世紀逐步建立起一個僅次於英殖民帝國的新的殖民帝國。但是,對世界歷史而言,重要的事實是法國在18世紀丟失了北美洲和印度。這意味著格蘭德河以北的美洲以後將發展成為操英語的世界的一部分.俾斯麥後來評論說,美國和英國操同種語言這一事實,是近代外交中最重要的一個成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事態發展已支援了這個觀點。
法國被逐出印度也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事件,因為它意味著英國人將在那裡代替莫臥兒人。英國人一旦在德里安頓下來,就完全走上通往世界帝國和世界首位的道路。正是由於範圍廣闊、人口稠密的次大陸所提供的這塊無與倫比的根據地,英國人能在19世紀擴張到南亞其餘地區,然後遠遠地擴張到東亞。
英國曆史學家J.R.格林對1763年的和平解決所引起的這些發展的世界性涵義作了很好的概述:
七年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到現時為止,歐洲國家的相對重要性已從它們在歐洲範圍內的屬地獲得。但是,從戰爭結束起,英國較其周圍國家重要還是不重要,已無關緊要。英國不再僅僅是一個歐洲強國,不再僅僅是德國、俄國或法國的對手。正如英國自己的海上帝國聲稱它是北美洲的霸主和印度未來的霸主那樣,英國突然遠遠勝過那些由於其位置僅在一塊大陸內、註定要在以後的世界歷史中處於較低微的地位的國家。
第八章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
在整個俄國曆史上,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主題是疆界,是關於控制一個奔放不羈的國家的自然資源的鬥爭的主題;這國家,由於俄國人的不斷遷移的運動,由於他們對其他民族的征服以及與其他民族的混合,已擴張到一個大洲裡。
B.H.薩姆納,《俄國簡史》
在西歐人向海外擴張到世界各地的同時,俄國人正在陸上進行橫貫歐亞大陸的擴張。對西伯利亞的一片片廣闊的陸地的控制,是可與美國朝太平洋岸的西進運動相媲美的一篇史詩般的傳奇。實際上,不斷向前推進的疆界給俄國人的性格和俄國的制度留下了如同它給美國人所留下的一樣持久的標記。
不應設想,在歐洲諸民族中,只是俄羅斯人為一條疆界所影響。中世紀時期,中歐和東歐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見第二章第三節)。好幾個世紀中,歐洲各民族,尤其是日耳曼人,將殖民界線沿波羅的海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