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匯合處設立一城堡,反擊法國人。法國人迅速攻佔這城堡,加以擴建,併為紀念加拿大總督而命名為迪凱納堡。一個名叫喬治·華盛頓的年青的弗吉尼亞州人趕緊率兵前往那裡增援英國駐軍。不幸的是,他到得太晚了,未能提供任何援助,而且,他本人於1754年7月4日被法國人及其印第安盟軍擊敗,不得不撤回到山脈的另一邊。
第二年,為了奪回迪凱納堡,英國將軍佈雷多克率領一支正規軍到達美洲。但是,他拒絕接受手下殖民地官員關於如何進行新開闢地戰爭的勸告,其部隊遭到慘敗,他本人陣亡,英國人的敗北一直繼續到1756年底。法軍司令官是馬奎斯·蒙卡爾姆,他是一位在歐洲久經沙場的將軍,不過,他很快就使自己適應新開闢地環境,卓越地領導了法國和印第安軍隊。1757年,戰爭發生重大轉折,主要是由於威廉·皮特(老)進入英國內閣。這位後來成為查塔姆伯爵的皮特,是一個有遠見卓識和富有感染力的自信的人。“我相信我能拯救這個國家”,他說,“別的人都不行。”他將財力集中於海軍和殖民地,同時資助在歐洲繼續作戰的同盟者、普魯士的腓特列。他的戰略正如他所說的,是在德意志平原上爭取到一個帝國。
皮特的戰略取得輝煌的成功。他的得到加強的海軍清除了海洋上的法國人,而美洲殖民者則為他的領導所鼓舞,加入英國正規軍,組成一支大約5萬人的軍隊。按美洲戰爭的標準,這是一支龐大的軍隊,它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法國堡壘。戰爭的高潮隨圍攻魁北克而到來;魁北克是法屬加拿大的中心,是由厲害的蒙卡爾姆防守的一個天然大堡壘。直立聖勞倫斯河兩岸的峭壁似乎是攻不破的,疾病又削弱了圍攻的部隊,失敗著來無可避免。英軍司令官、33歲的將軍詹姆斯·沃爾夫在絕望中決定採取十分冒險的行動。他派3,60O名士兵在深夜渡河到魁北克城上游一側的某個地點,在那裡登陸,然後沿一條險峻的小道爬過灌木叢和石坡,爬上一塊高地即俯瞰魁北克城的著名的亞伯拉罕平民1759年9月13日早晨,決戰打響了。沃爾夫和蒙卡爾姆均陣亡,但英國老兵們獲勝。幾天後,魁北克投降。第二年,蒙特利爾也陷於向前推進的英國人手中。這是美洲法國殖民帝國的結束,因為英國對海洋的控制阻止了巴黎的任何援救。
在印度,英國人亦取得了完滿的成功。那裡的形勢截然不同於美洲,因為英、法兩國政府對印度都沒有領土野心。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法國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也是如此,他們堅持認為他們在印度的代理人應絕對地專心於商業。他們僅對利潤感興趣,而且對花費在非商業目標上的每個便士或蘇表示不滿。然而,與在印度的代理人聯絡要花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後者常利用這一事實獨自行動,使公司捲入印度事務中。後者這樣做還因為當時莫臥兒帝國正在崩潰,為擴大個人財源和建立帝國提供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機會。
第一個大規模地干涉印度事務的歐洲人是法屬印度總督約瑟·杜佈雷。即便是他,至少開始時,似乎也不是為了領土擴張而對領土擴張感興趣。相反地,他希望獲得領土,是為了能從稅收和其他政治收益中得到更多的經營商業的資本。雖然杜佈雷減少了由他指揮的法國軍隊,但他透過以歐洲軍事方式操練土著印度人來擴大自己的影響。這些經過訓練的印度軍隊即印度兵使他能支援對印度各種王位提出要束者,能逐步建立起對他本人感恩圖報的土著統治者的庇護制度。這種做法十分有效,因為少數歐洲軍隊或印度兵能在對陣戰中戰勝人數多得多的純粹的印度軍隊。然而,杜佈雷於1754年被召回法國,因為公司擔心他的侵略策略將導致同英國的戰爭
隨著英、法之間大規模戰爭的爆發,戰爭破幹1756年降臨到印度。開始時,由於杜佈雷的活動,法國人處於較強大的位置。他們佔據較多的領土,擁有大一倍以上的戰鬥力量,而且還在土著王公中間施加較廣泛的政治影響。但最後,英國人贏得壓倒的勝利。這裡,又是海軍優勢為決定性因素。英國能從歐洲運來軍隊、金錢及供應品,同時阻止法國這樣做。英國人還得到了羅伯特·克萊武的鼓舞人心的領導。克萊武是一名多年前當職員出身的公司官員,他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和領悟印度政治的才能。1756年,他得知歐洲的戰爭後,立即向孟加拉進軍。在以往靠與歐洲通商致富的印度商人的支援下,克萊武在1757年的普拉西戰役中打敗親法國的穆斯林統治者,他把自己的傀儡安插在王位上,併為自己和公司勒索了鉅額賠款。在戰爭的剩餘階段中,英國海軍使克萊武能隨意地將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