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理論水平,羅榮桓還給師直屬隊的同志系統地宣講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他要求廣大幹部戰士都要懂得,除了爭取抗戰勝利之外,革命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則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才。
羅榮桓在簽發《關於鞏固、嚴密及審查部隊黨組織的指示》檔案之前,專門對師直部分幹部的文化水準作了調查。當他得知教導大隊長李梓斌在檔案上簽名將“斌”寫錯了時,便派人將他請到師部,和藹地問道:“你讀過書沒有?”
“我是平江山溝裡的放牛娃出身,小時候聽說附近廟裡有個教書先生,可學堂的門朝哪開我還不曉得呢。”李梓斌回答。
羅榮桓被他逗得笑了起來:“啊呀,我還不曉得呢,你後來是怎麼識字的?”
“我當連長開始學的。以前當班長、排長的時候,連鐘錶也不認識,搞不清幾點鐘。夜裡換崗都是點根香,以香為準,一颳風,那崗就換得快了。當連長後,上級來了通知,我連‘通知’這兩個字也不認識,就讓文書給我念,唸完後,通訊員叫我在通知上畫個‘知’字。我不會畫,文書就教給我。因此,我頭一個會認的字就是這個‘知’字,以後再一個一個地學。”
羅榮桓頗有興致地聽他講完,然後問道:
“聽說你簽名有時還要文書代筆,是嗎?”
“是的。”
“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那怎麼行呢?”羅榮桓皺起了眉頭。
李梓斌辯解道:“現在我有圖章了,到時候蓋個章就行了,不用簽名。”
“唉,”羅榮桓搖了搖頭,“老粗太粗了也不行啊!你識多少字啊?”
“我不曉得。不過一般檔案都能看下來,可字潦草了不行。陳光代師長的簽名一筆一劃寫得認真,我能認得。不過,有的字筆劃多,就秀才認半邊,唸白字是常有的事。”
羅榮桓語重心長地說:“偶爾念個把白字,也在所難免,但多了就不好了。教導大隊好比是一所學校,你這個大隊長就好比是校長,你都當了校長了,不提高文化水準不行,字不但要會念,還要會講、會寫、會用。”
李梓斌問道:“那我該怎麼學呢?”
“用到什麼,你就可以學什麼,慢慢地積少成多。比如唱歌,游擊戰,敵後方,堅持反‘掃蕩’……你不僅要會唱,而且要會講,會寫、會用。”
說到這裡,羅榮桓招呼李梓斌坐到自己跟前,拿起一支鉛筆邊寫邊說:
“比如這個‘遊’就是游來游去,活動的意思……”
羅榮桓在逐字講解了歌詞後,問道:
“你回去打算怎麼辦啦?”
李梓斌激動地表示:“我回去一定好好學習。”
李梓斌回去以後,買了紙、墨、筆、硯,裝進自己縫製的布袋,走到哪裡,寫到哪裡,有時反“掃蕩”上了山,就用大石頭當桌子,堅持練習。幾個月後,他的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他的作業在“八一”軍政大檢閱時被展覽出來,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讚揚。
115師抓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質的活動,得到了中央軍委的肯定。1941年7月,中央軍委政治部印發的第三號《宣教通報》介紹了115師幹部教育的成果。通報中說:“115師半年來幹部教育,在政策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收到了比較明顯之成績。主要表現在一般幹部都知道對根據地的工作應作長期打算,表現在違反政策以及各種不良傾向的減少,有個別幹部受訓前常犯錯誤,受訓後則(判)若兩人。文化教育的收穫表現在工農幹部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幾個旅團級幹部過去識字很少,現在能自己起草電稿和寫信……有幾個團能做到全體幹部作日記。有幾個連隊由於幹部文化學習的推動與影響,戰士們學習情緒提高,有(的連)全連94個戰士能記日記。”
要想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文化素質,運用報紙和刊物是重要的手段。羅榮桓很重視運用報紙對部隊進行宣傳教育。開始《戰士報》是油印的,每期兩版,只能登2000餘字。可有的編輯寫文章,語句囉嗦,拖得很長,一期報紙登不了幾篇稿子。有一天,羅榮桓親自參加《戰士報》社的座談會,他針對報紙存在的問題,要求寫短文章。句子要短,少用形容詞,簡單明瞭,使文化水平較低的幹部戰士能一目瞭然。為此,他要求編輯、記者深入部隊,深入實際,熟悉連隊,熟悉戰士。羅榮桓還經常親自審改《戰士報》的社論和重要文章,有時自己動手寫社論。
為了加大報紙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