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的時候,很不巧,莊襄王子楚病故了,他去到的時候,是秦王贏政即位了。贏政即位的前九年,由呂不韋來主政,而這個時候贏政才13歲。所以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審時度勢,投奔到呂不韋的門下,做了呂不韋的門客。當然李斯不是一個一般的人,李斯是一個有抱負,有才華的人。懷才就像懷孕,終究是要被發現的,呂不韋很快就發現,李斯非常有才。史書記載四個字:“不韋賢之”,就是呂不韋認為李斯很有才華。呂不韋從自己的三千門客中間,把李斯提拔為郎,郎是一個侍從,跟隨呂不韋身邊,這樣李斯就有機會接觸到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秦王贏政。有一次,他利用見到贏政的機會,又給贏政講了一番道理,他說凡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君王,都必須抓住時機。秦國曆史上,秦穆公曾經非常強大,但是那個時候時機不到,不能夠統一六國。秦孝公變法以後,秦國很強大,但是強大得還不足以併吞天下。現在的情況不同,現在的時機是對秦國最好的時機。如果抓住這個時機統一天下,那就好像在廚房裡搞個大掃除一樣簡單。李斯第一次見到贏政,就提出來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統一六國的時間,應當從什麼時候開始。李斯的話非常符合贏政的想法,所以很賞識李斯,提拔他做了長史。秦國的好幾個部門都設立長史,因為史書記載的匱乏,我們不知道李斯在什麼部門擔任長史,但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來,李斯這個時候已經從呂不韋的相府之門來到了中央政府,這是人生跨越的一大步。第二次他見到秦王贏政的時候,又提了一個建議,他說秦國對六國的統一戰爭,要兩手並用。一方面使用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要不惜金錢,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關係。贏政採納了他的意見,而且很奏效,這樣,李斯又被秦王贏政提拔為客卿,客是指六國之人在秦國做官。我們知道,卿是一個高等的爵位,也就是一個高階的職務。客卿不是一個實職,不是實實在在的,是指六國之人在秦國做高階顧問。當然這個高階顧問很重要,再前進一小步,就能成為秦國的重臣。
(話外音):李斯到秦國以後,先在呂不韋門下做門客,後來又在秦王嬴政面前初露鋒芒,他對統一六國方面的獨到見解與秦王嬴政不謀而合,李斯很快被提升為客卿,照此下去李斯在秦國的位置離重臣只有一步之遙,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秦國突然出現了一個改變李斯命運的逐客事件。
秦王贏政十年,呂不韋被免了相國,也就在當年,贏政突然下令,驅逐所有在秦國任職的六國之人,李斯也在被趕之列,這就是所謂的逐客事件。秦國從穆公以來,一向是網羅天下人才的,秦王贏政為什麼突然間要驅逐六國人才呢?這個事實際上和一個國家有關,這個國家就是韓國。從昭襄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謀士範睢,曾經向昭襄王建議,要實行一個遠交近攻的方針。遠方的國家要交往,近處的要不斷髮動戰爭,佔領他們的土地。所以從範睢這個遠交近攻的策略提出以後,秦國就不斷蠶食和他接近的韓國,韓國的領土不斷縮水。韓國在這種危機關頭就要想辦法保護自己的生存,韓國想個什麼辦法呢?怎樣才能耗費秦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讓他不能集中精力來攻打韓國。想來想去就一個辦法,讓秦國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就是搞水利工程,而且覺得秦國愛幹這類事,所以他們就派了一個間諜,這個間諜叫鄭國。鄭國是個著名的水利專家,鄭國到秦國以後,遊說了秦王,說要修一條長達300多里的水渠,從西向東,橫貫整個渭北高原。水渠建好以後,有兩大好處,一個可以灌溉關中四百多萬畝的土地,解決了水利灌溉的問題。再一個,水渠攜帶了大量泥沙,攜帶泥沙的水渠水可以淤灌鹽鹼地,鹽鹼地經過淤灌以後可以變成良田,增加很多生產糧食的土地。所以贏政就同意修建這樣一條水渠,這個水渠後來就被稱為鄭國渠。但這個水渠正在修築期間,鄭國間諜的身份暴露了,秦王贏政非常生氣,因為前面有嫪毐事件,有呂不韋事件,現在又發現鄭國是間諜,心裡比較窩火。而這個時候,鄭國就向秦王做了一個解釋,說我確實是韓國的間諜,但是我來修水渠,修好以後,對你秦國的農業非常有利,最大的受益者是秦國,秦國從此解決了糧食問題,整個關中成了重要的糧食產地,你滅六國的糧食問題就解決了。贏政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不再追究了,讓鄭國繼續修這個渠。因為鄭國是間諜,身份暴露以後,贏政還要用他,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秦國的舊貴族想借著鄭國這個間諜案,發動一場逐客事件,把所有外來的人一律趕走。因為從穆公,孝公以來,秦國一直在人才上實行的是個大戰略,六國人才一律重用。但是,重用六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