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3/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話有沒有道理呢?很有道理。我們看秦始皇在位的時間,特別是統一六國之後的這十幾年,他搞了一連串的工程,什麼修長城、修馳道、修直道、修阿旁宮、修宮殿、修陵墓,然後是北伐匈奴、南征南越,把老百姓折騰得死去活來,使老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大臣們也不敢提意見。而且秦始皇用嚴刑峻罰,很多人都指出來他這套做法是崇尚法家,這個話沒有錯,因為法家提出了一個專職獨裁的理論,最適合秦始皇的口味。秦始皇雖然沒有把儒家滅掉,但是儒家有兩點他不滿意:第一,儒家的仁政他覺得不適合他;第二,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東西,秦始皇沒有意識到它對鞏固中央集權制的巨大作用,所以他摒棄了儒家,重用了法家。這是他不施仁義的原因。還有一點,我們過去講那個德運王朝的時候,講過五德終始,秦始皇認為金、木、水、火、土的五德中間,秦朝屬於水德王朝。水德王朝主東,他的方向是北,在陰陽中它主陰,在仁義和刑殺之間,它主刑殺,秦始皇就信了!就是五德終始說誤導了秦始皇,他就覺得只有刑罰才能夠統治天下。秦始皇濫用刑罰很大的一個原因,一方面是法家思想對他的誤導,另一方面是五德終始說理論對他的誤導。所以秦始皇非常重視刑罰,結果導致了他的不施仁義。
'畫外音' 透過王立群先生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對於秦朝的速亡難辭其咎,尤其是他的不施仁義,這也是漢代群儒加在秦始皇頭上的莫大罪狀。這樣一來,秦始皇的政治就成了徹頭徹尾的暴政。賈誼在《過秦論》中為我們指出,秦始皇不施仁義最終導致失民心。那麼,賈誼是如何認定秦朝失民心的呢?他論述的有道理嗎?
第三點原因是民心盡失。秦王朝的滅亡可以說是民心盡失啊,這個民心盡失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賈誼在《過秦論》中他做的一個比較,他做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比較。他先拿秦國與六國比,六國那麼強大,最後秦國是輕而易舉地把他們給收拾了,收拾得非常利索。他又拿六國和陳勝比,這麼一比的話,陳勝啥也不是,陳勝軍隊的將領不如六國的將領,你看六國的軍事將領有廉頗、有趙奢,有多少名將啊,陳勝手裡有什麼有名的將領?然後他拿謀士來說,六國有多少謀士?陳勝手下有什麼謀士呢?拿武器裝備來說,陳勝的裝備遠不如六國軍隊的裝備;拿軍隊的素質來說,陳勝領的是那八百個起義的新兵,比起六國訓練有素的上百萬的軍隊,陳勝的軍隊也不如。那就是陳勝樣樣比不過六國。最後是拿陳勝跟秦朝比,結果陳勝一起義把秦朝給滅了。秦國滅了六國那就是秦國比六國強得多,而六國又比陳勝強得多,到最後呢?這個最弱的陳勝又把秦朝給滅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怪圈,在秦朝、六國、陳勝三者間,最弱的是陳勝,但最後還是陳勝滅了強秦。賈誼在《過秦論》中專門給陳勝寫了一大段話,說陳勝是個什麼人呢?說“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陳勝地位低下,才能連個中等水平都達不到,別說頂尖啦,財富更無從談起。實際上我們替賈誼做一個總結,陳勝叫六無之人,什麼叫六無?無才(能)、無德、無地位、無財(富)、無名、無依靠!合起來,陳勝就是什麼都沒有。但是陳勝最後把秦朝給滅了!為什麼呢?其實賈誼講了一個道理,六國面對的秦國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秦國,而陳勝面對的秦朝是一個人心盡失的秦王朝。所以你別看陳勝什麼都沒有,就象賈誼剛才說的那句話,什麼氓隸之人,什麼遷徙之徒,什麼叫甕牖繩樞之子等等。就說陳勝家裡的那個房子沒有窗戶,是挖了一個洞,塞上一個大水缸,沒有底的水缸那就是他家的窗戶。陳勝家的門沒有門軸,是用一根草繩吊了一個門板,那就是陳勝家的門,這就叫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就是世世代代給人家當僱工的,遷徙之徒就是去當兵的。才能不及中人,連個中等水平都達不到。沒有仲尼、墨翟之賢,仲尼是孔子,墨翟是墨子。他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才能,沒有陶朱、猗伅之富有。陶朱、猗頓是古代的大富商。陶朱公就是我們過去講過的范蠡。說陳勝這個人什麼都不是,但是這個人躡足於行伍之中,崛起於阡陌之間,他竟然從一個當兵的行伍出身最後成了氣候,就是因為陳勝面對的是一個民心盡失的秦朝。陳勝一起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響應。而且陳勝起義的時候講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天下苦秦久矣”。這句話在《史記》中出現過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