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數人遭遇財富縮水、很多人丟掉工作、那場差一點兒摧毀了全球經濟的華爾街風暴剛剛接近平息的時候,高盛竟然在2009年前9個月預提了167億美元作為公司員工該年度的待發獎金。
無論是否有金融風暴,高盛恐怕都會一直生活在風口浪尖上。不過,它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雖然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公佈鉅額獎金的訊息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過我們也別忘了,正是高盛獨特的基因與力量讓它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暴之後反而越來越堅不可摧,越來越鶴立雞群。
不打破IPO審批制,中國就出不了高盛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並且很可能在未來20年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實體,中國的資本市場一定會水漲船高地成為全球最主流的資本市場,對此,我毫不懷疑。
但是,中國證券市場成為全球主流資本市場並不意味著中國就能自動順勢產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投資銀行,更不用說馬上在中國再造一個高盛了。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由於監管方面的原因,中國投行在最為重要的本土資本市場一直沒有足夠多的機會在金融技術與金融產品上得到高度市場化的歷練;它們太多的精力沒有花在研究企業、產品、市場和機構投資人身上,而是花在了北京西城區那條著名的金融街上。只有在中國現行的IPO審批制度和軌道制度被徹底打破之後,中國的投資銀行才有可能在博弈供需關係的市場風雨中茁壯成長。
我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但是,直到那一天真的來臨,我們這些中國投資銀行業的從業者們仍然可以繼續向高盛這個並不完美的老師學習。這也正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從字面上讀懂這本書很容易,但是要真正讀懂高盛的故事並且在中國今天的環境中把這些故事的指向用一種近乎迂腐和執拗的方式付諸行動,則需要超乎尋常的定力和堅如磐石的價值觀。 。。
高盛帝國 前言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多次想過放棄。1963年冬天,即將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我和所有其他同學一樣正在找工作。貝克圖書館佈告欄上的黃色平面廣告吸引了我的注意。廣告的左上角印著“溝通機會”,右邊則是“高盛”的名字。作為一名波士頓證券業的律師,我父親對這家公司非常敬重,因此我開始閱讀對這個工作的具體描述,但是當我看到年薪只有5 800美元時,我就沒有再繼續讀下去了。
後來成為我妻子的“她”當時剛從韋爾斯利女子學院①畢業,她是Phi Beta Kappa②的成員、女高音獨唱歌手,上學期間申請了助學貸款。我必須幫她償還銀行貸款,所以我想我的收入不能低於6 000美元。由於當時未曾考慮過還有分紅和加薪,我太過天真地“知道”我每年賺的錢不會超過5 800美元,所以高盛不太適合我。如果當時像其他人一樣在高盛發展自己的事業,那麼我肯定不會寫這本關於內部人士如何看待高盛的書了。
20世紀70年代初,在向潛在合夥人承諾我們會將羽翼未豐的諮詢事務所—格林尼治(Greenwich Associates)發展成為超級專業的事務所時,我就自嘲地說:“你是個傻瓜。作了承諾,連你自己都不知道這個超級專業的事務所到底該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怎麼才能達到那個目標。你甚至從來沒有為一家那樣的事務所工作過。你最好快點學。”從那時起,一有機會我就向我在法律、諮詢、投資、投行等行業工作的朋友和熟人諮詢他們認為哪家公司在其所在行業做得最好,以及它做得最好的原因是什麼。我一次又一次堅持探索同樣的問題,很自然,雛形出來了。
一家真正的專業大型公司有某些特質:那些最能幹的專業人士認同這是他們最想加入的公司,同時該公司招募並留住那些最好的人才;那些最挑剔的大客戶則認可該公司能夠持續地提供最好的服務;這家公司在以前和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被其競爭對手看做行業的領軍者;有些挑戰者可能偶爾透過一兩次傑出服務暫時超越,但是它們都無法長期維持卓越水準。
各個行業保持其卓越水準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有些特定的因素對於每家偉大的公司都是重要的,即:長期服務和投入的“僕人式領導”,精英的報酬機制和權威性,不計得失的客戶服務,高度專業和傑出的道德水準,持續強化專業水準的企業文化,擁有長遠的價值、政策、觀念和行為以持續保證其抓住短期“機會”。每個偉大的組織都是具有持續多年跨地域和跨業務實現價值、實務和文化一致性的“One…Firm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