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自己專業以外,而又沒有一定行情的消費品時,要如何避免掉入“贏家倒楣”的陷阱呢?筆者的建議如下:
一 較大量購買低價位產品時,先買小量試價,對方愈爽快成交時,表示成交價距合理價(或成本價)尚遠。所以,不宜太早下大筆訂單。
二 如果是高價位商品買賣,開價時,儘量出我方主動開價(避免在別人的遊戲規則裡玩遊戲),而且開一個自認離譜一點的價格,看對方的反應再做定奪。
三 從對方聽到開盤價之後的反應,現來判斷底價可能在哪晨?
有效完成了這三個動作之後,將會比較有機會接近底價,也才能以大筆的數量和對方議價。
這時候,臨場應變的技巧,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除非閣下從來不在乎價錢,否則,想當個真正的贏家,就要不怕麻煩才行
反思學(十)
10??????? 看大不看小的經營迷思
我有個做房地產的朋友,原先也是個凡夫俗子,拜景氣之賜,在短短几年內,賺進了大把銀子。發了財之後,整個人都變了,行事海派,出手極闊綽不說,開口非金即銀,滿身“銅“味。由於他的致富過程頗傳奇,還曾數度被報章雜誌採訪,風雲一時。
由於事業順利,信用快速擴張,手邊資金寬鬆,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儼然已有大亨的架式!
在一次與他閒聊中得知,他名下共有五十多棟房子,包括店面、透天厝、別墅等,絕大多數都是大面積、高總價的不動產。面對這一大批不動產,他的操作方式是不出租,而是每戶設定買價,不到預估利潤價絕對不賣。他判斷當時的景氣會持續上漲,同時告訴我,750萬以下的不動產不要推薦他投資,理由是總金額太小,他連看都懶得看。講話口氣,一副只看大錢,不看小錢的樣子,讓人覺得,跟他做生意還得先看他的大爺臉色。
好景常,景氣光景總會過去,由於他一直堅持價格,殺低不賣,幾年下來,他名下的房地產,只賣出了兩間店面,但後續的不動產卻不斷增加。由於資金被大量凍結,又入不敷出,每個月付出的利息也愈來愈重。
臺灣房地產有個特色,暴漲暴跌,尤其下跌時最可怕,如同股票崩盤,不管多低的價格買進,總是被套牢,差別只是賠多賠少而已。
經濟不景氣時,高總價的房地產通常首當其衝。朋友的房地產雖然因為買得較早,成本較低,但幾年下來,由於利息支出及房價下跌,早就處於賠本狀態;更因脫手不易,資金週轉更形困難,不得已只得再以每二胎向民間高息貸款。就這樣,挖東牆補本牆,不斷地惡性迴圈,勉強地支撐了半年後,景氣仍未見起色,最後因為禁不起愈來愈重的選自負擔,終千倒閉,並負合幾千萬元。
在房地產界數年的經驗,看遍不少“英雄好漢”的興亡盛衰,使我一直懷著謹慎恐懼的心情去經營自己的事業。3年多來,我經手的有價值近3000萬的別墅和廠房,也賣過總價僅20多萬元的小套房;然而,在任何情況下,我對於任何案子,絕無“看大不看小”的偏頗之心,大案子雖然利潤較高,但投資多,風險也大,小客戶才是我最穩定的衣食父母,使我能在不景氣中,屹立不搖,案子雖小,但量多,使我一直維持高水準業績表現。秉持這樣的信念,我自信自己不是個容易被潮流所淘汰的人。
上述現象,在現實世界中屢見不鮮,但又有多少人能在經驗中記取教訓?我很懷疑這種看大不看小的“經營”心態能獲得財神爺的長久垂青?下面是我最近才親身經歷的例子:
例:幾天前,我上街去買鞋櫃,鞋櫃在傢俱中是屬於較低價的產品。我在某傢俱行逛了逛,沒看到賣品,即詢問小姐:
“請問貴公司有沒有賣鞋櫃?”
小姐答:“有!”即轉身拿了一份附照片的目錄給我看。
“咦!這目錄都沒有標價,請問怎麼賣?“
“哦!我看一下。這個嘛,500多;這個嘛,大概要1000多;另一種比較貴,價錢我要再問一下。你要買哪一種?“
“對不起,小姐!沒有實品,也沒標價,而且連你都不能確定價錢,我怎麼只憑這份目錄就決定要哪一種鞋櫃呢?“
這小姐是這麼回答的:
“實品?我們這裡不擺這麼低價的實品,這不是個利潤很好的產品,我們也沒賺你幾個錢。如果你要看實品,請你到別家去找!”
我聽了立即轉身離去,心裡有種受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