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暴發
作者:'美' 羅賓·科克 李國慶 譯
作者簡介:
在美國的暢銷書作家中,羅賓·科克的名字早已為中國讀者所熟悉。他的《獅身人面像》、《昏迷》、《白衣怪圈》等,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精彩故事。與西德尼·謝爾頓一樣,羅賓·科克作品的魅力經久不衰,每部新作都在排行榜上佔有顯著的一席之地。
羅賓·科克的作品大多以醫療衛生界為背景,以一些平凡而正直善良者的生活為線索,揭露了美國某些人及其代表的醫療制度置病人的利益於不顧、一味追求金錢的醜惡行徑。醫生出身的他,憑著對這一領域的透徹瞭解,從不同的視角入手,使每一個故事都有著新穎獨到之處,令他的讀者執迷而不悔。
正文
序曲
非洲,扎伊爾
1976年9月7日
清晨,扎伊爾本巴北部一個村莊邊緣,21歲的耶魯大學生物系學生約翰·諾迪克醒了。他在被汗水浸透的睡袋裡翻過身來,一邊從尼龍山地帳篷的氣窗網眼向外凝視,一邊傾聽熱帶雨林的喧譁和甦醒中的村莊裡的嘈雜。一縷輕風送來熱烘烘的牛糞和炊煙辛辣的混合氣息。在頭頂遮天蔽日的植物葉片叢中,他瞥見幾只猴子掠過。
這一夜他時睡時醒,起床時搖搖晃晃,虛弱不堪。昨晚飯後約一小時,他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寒戰和高燒襲倒。此刻他感覺明顯地更糟。儘管服過奎寧作為預防,他還是認為得了瘧疾。這兒叢林中遍佈水塘。一到晚上,隱於其中的蚊子便蜂擁而出,防不勝防啊。
他蹣跚著進村去打聽附近哪裡有醫院。一個巡迴傳教士告訴他,向東幾公里外的雅布古有個比利時教會醫院。約翰又病又怕地匆匆拆了營帳,把帳篷和睡袋一古腦塞進背囊,向雅布古走去。
約翰向學校請假六個月,來非洲拍攝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如高山大猩猩之類。從童年起,他就立志仿效最早揭開黑非洲神秘面紗的那些著名的十九世紀探險家了。
雅布古比他剛離開的村莊大不了多少,而教會醫院也令人生疑。那隻不過是一堆灰渣磚拼搭而成的建築,到處都需修理。屋頂不是鏽蝕的瓦楞鐵皮便是稀薄的茅草,形如土著人戴的帽子。也不像有電的樣子。
給他掛號的修女只能講法語,裹著一襲傳統的修女袍。然後他被送去跟一幫土著一起候診。他們個個病的不輕,讓他看了直害怕是否會染上比現在更重的疾病。好歹輪到了他。醫生也是比利時人,一副疲態,只能講幾句英文。檢查很快,果然不出所料,是瘧疾光臨了。醫生開了奎寧注射劑,囑咐說如果幾天後還不好再來。
診畢,約翰來到治療室排隊注射。這時他發現此院並無無菌操作技術。護士沒有一次性針頭,而是輪流使用三個注射器。他確信這些注射器在消毒水裡呆的時間絕不足以殺菌,更何況護士又是用手撈取它們的。輪到他時,約翰很想說點什麼。一想自己的法語不夠流利,又急需用藥,終於忍住了。
隨後的兩天他暗暗慶幸自己當時沒有抱怨,因為很快就感到病情有好轉。他逗留在雅布古地區,忙於拍攝布扎族人。他們是精力充沛的獵人,樂於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炫耀其勇猛。可是到第三天,正當他要重新沿著亨利·斯坦萊①的足跡溯扎伊爾河而上時,他的健康急轉惡化。先是劇烈的頭疼,隨後是一陣緊接著一陣的寒戰,高燒,嘔吐和腹瀉。抱著挨一挨便會過去的心理,他鑽進帳篷,戰慄了一夜,不斷夢見家裡潔淨的床單和廁所。黑夜裡吐了幾次,早晨便覺得虛脫。他艱難地收拾起東西,掙扎著向教會醫院走去。等到了那兒,他吐出了幾口鮮紅的血,昏倒在地。
①亨利·斯坦萊(1841—1904),英國的非洲探險家。——譯者注,下同。
一小時之後,他在病房裡醒來。室內還有兩個同被抗藥性瘧疾折磨著的病人。
上次給他診斷的醫生被他嚴重的病情喚起了警惕,於是發現了另外一些奇怪的症狀:胸部奇特的紅疹,眼球表面小塊出血。雖然他還是診斷為瘧疾,心中卻不乏疑慮。這不是典型的病例。為保險起見,他處了一個療程的氯黴素,以防這個年輕人得的是傷寒。
1976年9月16日
本巴地區衛生署長盧加薩醫生從辦公室洞開的窗戶向外眺望。寬闊的扎伊爾河在朝陽下波光粼粼。他真希望它還是叫剛果河。那是多麼充滿神秘並能喚起激情的名字啊!隨後他迫使自己的思緒回到工作上,重讀剛剛收到的雅布古教會醫院報的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