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效忠宣誓。戰國大名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對領地內國人和家臣的絕對支配,毛利元就透過“殺雞嚇猴”的辦法達到了目的。
為保持毛利家的持久興盛,毛利元就充分認識到了團結的重要,特別是家族內部血親之間的團結。他自己經歷與相合元綱兄弟相殘的悲劇,因此深有體會。他把兩個兒子分別送出去成為兩川的家督,一方面是擴大勢力,另一方面也是出自穩定毛利家督繼承的考慮。毛利元就的“三支箭”的故事也流傳甚廣:某一天,毛利元就把長子隆元、次子元春、三子隆景叫來,拿出一支箭讓他們折斷,他們輕而易舉地做到了,元就又把三支箭合在一起讓他們折,這一次,誰都沒有成功。毛利元就以此告誡他們:一支箭容易斷,三箭合一就所向無敵,所以只要毛利家團結一致,就沒人能打敗我們。
這個故事的來源頗讓人懷疑,因為翻檢中國古籍,會發現在比毛利元就更早的時代,在不同的民族中,也有一模一樣的故事。《資治通鑑》卷一二○:“阿柴又命諸子各獻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慕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柴乃諭之曰:‘汝曹知之乎?孤則易折,眾則難摧,汝曹當力一心,然後可以保國寧家。’言終而卒。”這個故事出自中國西北的吐谷渾。無獨有偶,在元朝宮廷裡秘藏的《蒙古秘史》中,在論及蒙古源流的時候,也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母親阿蘭豁阿把五個兒子召集過來,給每人一支箭桿,說:“掰斷了。”他們就把每支都一下子掰斷了。她又把五支箭桿捆在一起,交給他們,說:“掰斷了。”五個人輪流去掰那五支在一起的箭桿,都不能掰斷。阿蘭豁阿就告訴五個孩子,要團結一心,“如果是一個一個的,你們就像那一支一支的箭一樣,誰都能輕易毀了你們。如果像那捆在一起的箭一樣,連在一起,誰還能輕易毀了你們?”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謀略軍神(5)
這些故事,除了箭的數量不一樣以外,其他的情節完全相同。考慮到吐谷渾和蒙古在毛利元就之前,所以就頗為懷疑毛利元就本人盜竊了這兩個民族的版權去教育自己的兒子,或者乾脆是當時某些毛利元就傳記的作者盜竊了古老的故事安在毛利元就身上。不論這個故事真實性如何,毛利元就的教育是成功的,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在元就去世後,就成為毛利家的左輔右弼,使毛利家能夠繼續興盛下去。
“三支箭”的故事也因為毛利元就而深入人心,很少人聽到這個故事會想起蒙古和吐谷渾了。在21世紀的今天,這個故事還是在被人改編和利用,諸君請看吳宇森的大片《赤壁》裡,梁朝偉扮演的周瑜拿起根稻草折斷,又拿起稻草編的牢固草鞋,帶著一臉邪惡的笑容,演出了一段稻草版的“三箭之誓”,確實讓人記憶深刻了一回。
三、嚴島合戰
天文二十年(1551)開始,中國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稱霸地方的兩家大名:大內和尼子,內部都發生了重大變故。當年,大內家的重臣陶隆房謀反,在大寧寺之變後逼迫主君大內義隆自殺,自己則成為大內家的實際掌權者。陶隆房擁立義隆的養子、北九州大名大友宗麟之異母弟大友晴英為大內家的傀儡家督,是為大內義長。他接受了晴英的“晴”字,改名陶晴賢。三年以後,尼子家開始了肅清“新宮黨”的行動,內亂紛擾。大內和尼子的變故是毛利家崛起並最終成為中國之霸的外因。
陶晴賢採取下克上的行動,一方面是由於大內家內部的文武兩集團的紛爭,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內義隆不思進取,沉迷於文化藝術之中。陶晴賢久經沙場,在吉田郡山城之戰中顯示了他的統率能力。他希望能把大內家帶成中國地區的霸主,結束與尼子家分而治之的局面,野心可謂不小。不過,在大內家的宇下,安藝的毛利元就也有著這樣的野心。
在陶晴賢謀反以後,毛利元就就已經趁時而動,在安藝國擴大勢力範圍。天文二十年(1551),毛利元就配合陶晴賢的謀反行動進攻安藝國中支援大內義隆的國人眾,攻克頭崎城,城主平賀隆保自殺。平賀廣相接任城主以後,平賀氏實際上成為毛利家的手下。在這個時候,毛利和陶晴賢還是站在同一陣地上。不過毛利元就乘機擴充套件地盤的行為引起了陶晴賢的不安。天文二十三年(1554),石見的吉見正賴起兵反陶晴賢,請求毛利元就出兵協助。陶晴賢一方也在爭取毛利元就,他發出了要求安藝國人出陣平叛的命令。毛利元就在充分考慮以後,決定和陶晴賢決裂,著名的嚴島合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了。
在大戰前夜,雙方進行了一次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