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懷疑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而說甲午戰後沒有‘公車上書’,似欠妥當”,令我大惑不解。因為我說的是,當時確有大批公車上書,都察院並不拒收公車上書,但康有為所描繪的“公車上書”歷史事件不存在。這個觀點,湯先生其實並沒有找到史料予以反駁。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莫談時事逞英雄(5)
去年,茅海建教授以其大作《“公車上書”考證補》手稿見示。茅海建運用大量檔案文獻,從政治決策高層的角度,重新審視公車上書的背景、運作過程及其影響力,指出由廣大舉人參與的“公車上書”,其實是由高層政治人物翁同、李鴻藻、汪鳴鑾等人發動,京官組織,目的為了阻撓《馬關條約》的簽訂。茅海建認為,康有為組織舉人聯名上書,是一次流產的政治事件,但被康、梁派一次又一次地塗抹,色彩越來越靚麗,情節越來越戲劇化,從而成功地書寫了他們的歷史,並被許多歷史學家所接受。《公車上書記》的刊行,是康有為及其黨人聰明且效果彰顯的重大決策,是政治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得康有為名聲一振。而這一時期遞至御前的 31件公車上書,此時正默默地在軍機處的篋櫃中睡覺。
2005年2月
。 想看書來
閱世空有後死身(1)
閱世空有後死身——訪宣南重話“戊戌政變”
從前,城牆尚未拆掉的時候,北京城包括內外城兩個部分。 內城是明初永樂帝朱棣在元大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