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這個烏托邦實際上具有濃厚的農業經濟的色彩,在孟子之時,也有大規模的城市出現了,當然那個年代就要求孟子認識到市場經濟、認識到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認識到第三產業的巨大潛力,那是痴人說夢。
但孟子的思想,在宋代以後,在孟子紅火起來後,極大束縛了眾多沒有想象力的儒生的腦子。在宋、明的歷代歷次經濟變革中,或者所謂清流的大同理想中,都無數次的反芻過孟子的這個烏托邦模式。公元1840年後,外夷威逼,在如此環境下,大量的儒生想出來的富國強兵的救策依然是孟子的老一套,要井田、要五畝之宅、要人性善、要恢復堯、舜、禹三代舊制,加入的時代元素就是要驅除洋貨、要驅除洋人,而不去看差距、不去看科技、不去看實際,連人口總量和國土面積的加減乘除都沒算過,就疾呼,就聖賢雲,就要為往聖繼絕學,要為萬世開太平,看似滿紙忠義情懷、仔細思量確實毫無用處、滿紙廢話啊。
後代的愚蠢似乎不該歸咎於千年之前的古人,但經過千年的演化,不切實際的“性本善”的慣性思維已經牢牢套住了無數的大腦,奈何啊。
莊子以及老奸巨猾的老子(1)
此節內容將把老子和莊子一起展開談,呵呵,但本文之所以將他們放在一起,不是因為老莊思想一致而如此處理,而是因為他們被人誤會為一致、為區別他們的巨大差異,而這樣處理的。
兩千年的一場誤會
世人經常把“老莊”並稱,其實這完全是一場誤會,老子圓滑、莊子赤子之心,兩者完全不同的。司馬遷在做《史記》的時候是把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四人合在一傳中的,老子部分迷霧一團,莊子部分寥寥數語,申不害幾筆帶過,就韓非的內容記載頗詳。
關於《老子》一書流傳最廣的故事就是,老子騎牛西去,為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老子遂著《老子》一書後而去。但最後一被考證,老子過的是函谷關,後世又說孔子曾問道於老子,但孔子在世時尚無函谷關,老子怎麼過啊?還有人說老子過的是散關?沒有定論;關令尹喜,關令是職位?尹喜是人名?還是關令尹歡喜的說?《漢書》裡還有個關尹,什麼關係?哈,簡單的一段文字,仔細一探究全是疑問。
按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先秦的老子就有三個,一位是楚苦縣的李耳,一位是楚人老萊子,還有一位是周太史儋。這三個老子是否都真實存在過?是哪位老子提出了道家的思想?《老子》一書到底是哪位老子的作品,是三人中的一位所寫,還是三位老子陸續發揚傳承?還是壓根跟這三個人就沒什麼關係?這些問題早已無人知曉。就在這一連串的問題背後,實際上隱藏著一個埋藏了兩千年的誤會。
世人多認為老子居前,莊子居後,但按照錢穆老兄的學說,老子或許居前,但《老子》一書實為後出,《老子》一書的成書時間應該在《莊子。內篇》完成之後(需要說明下,現存的《莊子》一書也是屬於集體創作的作品,只有《莊子。內篇》部分被認為是真正出自莊子手筆,《莊子。外篇》、《莊子。雜篇》均為莊子粉絲匿名新增,真感嘆中國歷史上有那樣多寫書不留名、篡改留痕跡的人士啊),錢穆從道、帝、天、物、大、一、陰陽、氣、德、自然、象、法等字的含義、用法演變過程詳細推理了《老子》的晚出。
拜讀後,深是歎服,以前讀書之時,就能感覺到《莊子》一書所體現的是一片赤子之心,真無為,無所求而無所為,行為上無所為是因為內心真的無所求,所有的舉動都是為了達到無所求;而《老子》所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洞察了人世間所有奧秘後的老謀深算,是假無為,是有所求而無所為,行為上無所為是因為內心深處有所求,但是是透過“無所求”這個手段來達到“有所求”這個目的的。(話說的比較繞口啊,哈哈)《莊子》、《老子》兩書感覺起來,《老子》更成熟,不像是開山之做,倒像是《莊子》的發展和延續。錢穆老兄一席話,解開迷惑啊。
或者老子生活在莊子之前,或者三位中的哪位老子或者其他的老子已經開始闡述道家的思想,或者莊子是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開始著書立說,但從兩書的內容看,支援錢穆的觀點,《老子》一書的作者是在看了《莊子。內篇》後開始“碼字”的。明白了《老子》成書時代較晚後,前面的很多疑問也就解決了。
視經濟如無物的莊子
莊子是諸子百家裡,唯一一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