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華北、西北的國民黨政府軍對蔣介石不抗日、只“剿共”的政策也多有不滿。
十月十五日,蔣介石為籠絡人心,宣傳他那“不是不抗日,是共產黨拉住了後腿,非消滅*不行”的顛倒本末的謬論,爭取大家同情他*,緩和國人對他不抗日的攻擊,遂偕同夫人宋美齡下廬山,乘坐他的福特專機,去華北視察,以安撫北方諸將。
十五日,正是這位屬狗的蔣介石的四十八歲生日,又是本命年,國民黨《中央日報》報道蔣介石“著褐色袍黑馬褂,精神奕奕,與歡迎者點首微笑。”
蔣介石此行歷經北平、察哈爾、歸綏、太原、西安等地,分別接見了當地的軍政頭目。
在北平接見的有原東北的軍政人員莫德惠、王樹常、馬占山、蘇炳文、米春霖、鄒致權(張學良之辦事室主任)等;
在察哈爾接見宋哲元等;
在歸綏接見的有傅作義及蒙族德王、雲王、沙王等;
在太原與閻錫山多次密談;
在西安接見楊虎城、馬鴻逵等。
就在蔣介石與諸將揚揚自得地大談特談“剿匪”功德,炫耀其卓越“領袖”才能,反覆宣傳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之時,十月十八日上午,忽然接到南昌行營傳來的電文:紅軍主力有突圍的跡象。
蔣介石心下大駭,遂匆匆乘坐福特專機趕回南昌行營,坐鎮指揮。
蔣介石一趕回南昌,立即召集行營智囊團商談對策。
這時,紅軍西移前鋒已迅速到達贛湘粵邊。
擔負“圍剿”作戰任務的東路軍蔣鼎文部已由長汀攻佔瑞金。
經過半天的商討,蔣介石從東路軍佔領瑞金所得資料中明確:紅軍不是戰術機動,而是戰略轉移,不是南下,而是西進,也就是沿“蕭克舊徑”西進。
陰霾桂北 一(3)
蔣介石對紅軍行動的方向作了如下判斷:
由贛南信豐入廣東。
從贛南經粵湘邊入湖南,重建蘇區。
進入湖南後出鄂皖蘇區再北進。
經湘西入黔、川,再北進。
對第一種可能性,蔣介石認為紅軍利在乘虛,如進入粵境,逼得粵軍不得不拼命抵抗,倘被前後夾擊,是難於立足的,那是紅軍的不利之路,去了也不足為慮。
對第二種可能性,蔣介石認為贛粵湘邊區是政治上的薄弱點所造成的軍事薄弱點,且中央紅軍入湘後有與賀龍部會合之利,應加重視。
對第三種可能性,蔣介石認為這是太平天國的北進路線,政治上威脅較大,可以考慮。
蔣介石說得頭頭是道,胸有成竹,行營智囊團諸官員唯有俯耳垂聽。
忽然,行營秘書長楊永泰問道:“假若紅軍鋌而走險,渡過長江上游金沙江,國軍將如何應付?”
蔣介石微掃一眼掛在牆壁上的進軍態勢圖,右手一擺,不屑一顧地說道:“這是石達開走的死路,他們走死路幹什麼?如走此路,消滅他們就更容易了!”
蔣介石抿緊薄唇,似乎信心十足、勝券在握地說道:“不論*紅軍是南下或西行、北進,只要他們離開江西,就除去我心腹之患。紅軍不論走哪一條路,久困之師經不起長途消耗,只要我們追堵及時,將士用命,政治配合得好,消滅紅軍的時機已到,大家要好好策劃。”
蔣介石與幕僚們閉門圍著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冥思苦想一番,分析來分析去,蔣介石最擔心的也是紅軍最有可能的,就是*紅軍沿著蕭克紅六軍團西進路線,到湘西與賀龍部會合,在湖南重建根據地,遂及時調整軍事部署,擬定了初步追堵紅軍的計劃,在紅軍西進的路上精心擺下了一個個龍門陣。
十八日晚上二十一時許,蔣介石電令各路追堵大軍:
(一)西路軍何鍵部除劉膺古縱隊於贛西“清剿”外,主力悉調湖南佈防,依湘江東岸構築工事進行堵截。並以有力之一部在粵湘邊境堵擊,該路總部移駐衡陽。
(二)南路軍陳濟棠部除李揚敬縱隊留置贛閩邊“清剿”外,主力進至粵湘邊樂昌、仁化、汝城間地區截擊,該部總部推至韶關。
(三)第四集團軍主力集中在桂北,總部轉至桂林。
(四)北路軍顧祝同部以第六路軍主力薛嶽率所部包括吳奇偉、周渾元兩個縱隊擔任追擊。
按照上述計劃,蔣介石在紅軍西進途中設定了四道封鎖線:第一道在安遠、信豐間,第二道在桂東、汝城間,第三道在郴縣、宜章間,第四道則在桂北依託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