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在龍虎關以北防堵,故擬即將仁部主力移赴恭城附近,策應富、賀、興、灌。但興安、灌陽以北,僅能留一部,誠恐力量單薄,請轉飭何總司令所部向全縣推進,以期周密。”等情,除覆電外,希即查照辦理具復。
蔣中正
二十二日十七時
蔣介石當然清楚諸將聽命而行是取勝的關鍵,對江西蘇區幾次“圍剿”,敗就敗在諸將擁兵自重、不協同作戰上。
蔣介石清楚地記得自己是四年前的一九三○年十二月九日,在這裡成立陸海空軍總司令行營的,當時任命魯滌平兼行營主任,調集第六、第九、第十九三支路軍及航空隊共十萬人,於十二月十六日對江西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
陰霾桂北 八(4)
十二月十二日,上海《民國日報》的“南昌通訊”報道了蔣介石的這一動向:蔣主席為限期肅清贛境*起見,特電召十八新五新十五等師長來省開軍事會議,並面授機宜,各師長將陸續由前方趕到,晚即總司令部行營開會,出席者有何成浚、朱紹良、魯滌平及張輝瓚等十餘人……
國民黨兵力十萬,紅軍兵力四萬人,雙方力量對比2�5�1。
蔣介石所採取的戰術原則是: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猛進猛打;
毛澤東的戰術原則是:誘敵深入;
結果,蔣的戰術不敵!
十二月二十七日,十八師師長張輝瓚因與公秉藩不合率部輕率冒進,在龍崗被紅軍主力聚殲,遂致第一次“圍剿”失敗。
一九三一年二月十日,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南昌行營主任,在這棟樓房裡調集二十萬人馬,於四月一日向江西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
國民黨兵力二十萬,紅軍總兵力三萬五千人,雙方力量對比6�1。
蔣介石的戰術原則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
毛澤東的戰術原則仍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誘敵深入,集中兵力。
結果,蔣介石仍是不敵!
由於各路領軍將領不協同作戰,僅兩個月的時間,三路大軍先後在東固、東韶及廣昌接連失利,第二次“圍剿”以慘敗告終。
兩次“圍剿”的失敗,蔣介石惱羞成怒,除了將部下諸將痛責一頓外,於一九三一年六月下旬,親赴南昌,主持策劃進剿事宜。
連續三夜通宵達旦的“諸葛亮會”,蔣介石披掛上陣,調集一百四十三個團,共三十萬人馬,分左、中、右三路,於七月一日向江西蘇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第三次“圍剿”。
當時的紅軍主力不過三萬多人,雙方兵力對比為10�1。
這是蔣介石與毛澤東在戰場上的第一次直接較量。
蔣介石的戰術原則是:長驅直入,分進合擊;
毛澤東的戰術原則仍是:誘敵深入;
結果,又被毛澤東以運動戰的戰術,將他的各路大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紅軍先後在蓮塘、良村、黃陂、老營盤、方石嶺消滅了國軍的兩個師、兩個旅,擊潰了一個師,第三次“圍剿”又以失敗告終。
接連三次對江西蘇區“圍剿”的失敗,猶如給蔣介石當頭棒喝,蔣介石像打了個激靈,頭腦清醒了許多,這才真正意識到*是強勁的對手,等閒小覷不得。
這時,覬覦東北已久的日軍多方製造事端,正謀劃“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日輿論高漲。
在蔣介石看來,日本國小物薄,兵力、財力有限,耐不住久戰,根本不可能滅亡中國,而中國共產黨則是一個有信仰、有行動綱領的嚴密組織,才是國民政府政治上、軍事上最大的威脅力量和真正的潛在對手。
於是,蔣介石置全國抗日輿論於不顧,反視*為心腹大患,在南昌發表了《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的書告,丟擲了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內”的謬論:
我全國同胞當此赤匪軍閥叛亂,與帝國主義者聯合進攻,生死存亡,間不容髮之秋,自應以臥薪嚐膽之精神,作安內攘外之奮鬥,以忍辱負重之毅力,雪*百年之奇恥,唯攘外必先安內,卻腐乃能防。不先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禦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一,則不能攘外。
為了實現“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意圖,一九三二年五月,蔣介石披掛上陣,出任鄂豫皖“剿匪”總司令,調集三十萬人馬圍攻鄂豫皖根據地。
陰霾桂北 八(5)
蔣介石在鄂豫皖得手後,於年底坐鎮南昌,主持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