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而引出了
《太陽報》的故事。
《太陽報》是《鏡報》集團總裁胡佛·卡德萊普的“寶貝蛋”。它創於
1964年,前身是《論壇日報》。《論壇日報》曾經是一份很嚴肅的報紙,常
常反映左翼派別的意見。在
30年代,《論壇日報》曾經自詡是英國發行量最
大的報紙,但從戰後開始,它漸漸衰落了。1961年,《鏡報》的老闆買下了
它。
大的報紙,但從戰後開始,它漸漸衰落了。1961年,《鏡報》的老闆買下了
它。
到
1969
年,《太陽報》的發行量從
150萬汾下降到了
85萬份。《鏡報》集團公司虧
損了
1200多萬英鎊。股東們不耐煩了,授權董事會馬上賣掉它,或是乾脆關
門了事。
第一個對《太陽報》表示有興趣的人是羅伯特·馬克斯韋爾。1969年夏,
他做出一個有意接受的樣子。馬克斯韋爾非常小心,就像一條擔心有魚鉤的
魚。他為了讓《鏡報》集團將報紙賣給他,還很誠懇地保證說,如果他買下
這份報紙,他就計劃削減報紙的預算,裁減人員,並保持較低的發行量,這
樣就不會威脅到《鏡報》了。《鏡報》集團的董事們很高興,差一點沒有把
報紙白送給馬克斯韋爾。他們最後讓馬克斯韋爾付
5萬英鎊的預付款,然後
再根據報紙今後的發展情況,交
25萬英鎊到
50萬英鎊。
但是,工會領導人當然不希望損失幾百個工作,他們拒絕了馬克斯韋爾。
工會明確向《鏡報》集團表示,如果將報紙賣給馬克斯韋爾,就可能會帶來
很多麻煩。該集團的另外一份報紙的工人也發出了這樣的威脅。到
1969年
夏,馬克斯韋爾本人遇到了其他的問題。他計劃把他的佩爾加門出版公司賣
給紐約的一個財團萊斯科公司,價格是
2500萬英鎊。但就在此時,萊斯科公
司打了退堂鼓,這樣一來,馬克斯韋爾的處境就不那麼妙了。
此時,默多克又出現了,進入了這兩個人之間長期競爭的第二輪。當時
的情況剛好給了默多克一個機會,因為如果馬克斯韋爾不能與工會達成協議
的話,《鏡報》集團就不敢將《太陽報》給他。而默多克則向《鏡報》集團
保證說,他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不能說‘不’,他們沒有辦法拒絕我的
請求。”默多克後來回憶說。
《鏡報》集團確實是想和馬克斯韋爾達成交易。但是,一旦默多克電錶
示他對此有興趣。《鏡報》集團就感到很難辦了。工會的意見很簡單,就是
決不允許公司關閉報紙,讓工人失去工作。而默多克準備保留報紙,挽救他
們。然而,《鏡報》集團董事會的一些成員堅決反對將報紙賣給默多克,無
論他出什麼價都不行。
這時,默多克已開始估算這份報紙的價值了。他是按正常的情況,作為
一項比較合適的投資來估算的。以便考慮他到底能夠承受一個什麼價格。由
於《鏡報》集團原來已經同意給馬克斯韋爾一個“白送”的價格,所以也很
難再對默多克虎著臉猛“宰”一下了。默多克自然也要求同樣的條件,《鏡
報》集團起初拒絕了,但最終還是給了默多克這個最低價。也就是說,他只
支付了
5萬英鎊頂付款,以後每週再付
2500英鎊,累計最少要付夠
25萬英
鎊。如果報紙繼續盈利,最多支付夠
50萬英鎊。後來,當他的報紙發行量超
過
400萬份,而讀者遠遠超過這個數目時,默多克也可以說,他只從每份報
紙中賺幾分錢。只有在英國,才能用區區幾萬英鎊買一份報紙,而在美國,
當報紙有時轉手時,每個讀者要以
1000美元計算。後來默多克到美國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