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意建一個工廠,但用他的
話來說,只是一個“印刷車間”。
哈迪選了一處地方,是倫敦東區舊城的瓦平。這個地方離著名的倫敦塔
不遠,步行也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如果從城裡乘計程車更沒多遠,但對於
“艦隊街”的男男女女來說,這個地方太靠東頭了,簡直遠得像在莫斯科。
這塊地方有一些很好的房子,新聞公司得到政府的允許,將許多老房子都推
倒了。這引起了保守主義者不停地抗議,因為它們是英國儲存最完整的“文
物古蹟”,代替這些老房子的是倫敦最難看的一座現代工廠。
無論是默多克、哈迪還是其他什麼人,都沒有指望這棟新建築除了做一
個印刷工廠外,還有其他什麼用處。報紙排版仍然像從前那樣在倫敦市中心
完成,而記者們也將無需參與進來。但工會堅持認為,如果他們要搬進新工
廠,“艦隊街”原來的規矩和辦法也必須一同隨他們搬進來。
到了
80年代中期,倫敦所有的報紙幾乎都遇到了經濟困難,尤其是《電
訊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與默多克一樣,《電訊報》也是在“艦隊街”外
面建了一座工廠。到
1985年,《電訊報》面臨破產邊緣,它的老闆洛德·哈
特維爾被迫投靠了一個加拿大企業家和報紙出版商孔拉德·布萊克,以尋求
幫助和接濟。被無休止的鬥爭弄得精疲力竭的哈特維爾,幾乎是很自然地將
他的家族的產業,拱手送給了布萊克。
默多克常常喜歡引用《泰晤士報》專欄作家貝納德·萊文的話來批評“艦
隊街”的報紙。默多克曾經抱怨說,他在聖·安東尼奧只僱傭四個人來印刷
報紙,在芝加哥僱傭五個人,在紐約和悉尼分別各有六個人,而在倫敦,是
18個人。“這些人拿的工資至少是全國平均工資的兩倍。”
在
70年代期間,英國的地方報紙開始逐漸地採用新技術,利潤額也隨之
上升,因而工資也跟著提高。倫敦的報紙引以為戒,沒有膽敢跟著這樣做的。
老資格報紙的老闆們學習的不是默多克,而是一個新來的人,名叫埃迪·薩
赫,他在切爾西的瓦靈頓經營著一個報業集團。
薩赫對於印刷工會的要求和戰術忍耐不住了,決定引用新的法律打散他
們。撒切爾政府在
1980年和
1982年透過了《貿易聯盟改革法案》。工人對
“撒切爾主義”頗為憤怒,焦點集中在瓦靈頓的糾紛上。薩赫的廣告辦公室
和助手們被大約
4000名水手、礦工和其他參加進來的各種活動分子揪出來,
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暴力、騷亂,甚至和警察發生了衝突。這一次,“全國繪
圖協會”被罰款
50多萬英鎊。在瓦靈頓,因報業的糾紛讓工會付出的代價高
於老闆,還是第一次。
薩赫成為撒切爾時代的英雄。《星期日泰晤士報》的主編安德魯·尼爾
很是崇拜他,他鼓勵薩赫辦一家全國性的報紙,再獲得新的成功。薩赫花了
兩年的時間進行準備。但他不明智的是買下了非常昂貴的彩色印刷機,他想
自己來完成印刷工作,而不是讓外面的印刷商來做。他還買了計算機系統,
想在螢幕上直接進行文字輸入與排版,這太複雜了。
最後,薩赫自己沒有能夠像他想象的那樣使報紙獲得成功,但他的舉動
和嘗試對報紙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薩赫曾經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的領
導人埃裡克·哈姆蒙德達成了一項協議,在印刷和生產程式中只僱傭該協會
的成員,以避免相互間無謂的爭鬥,那種對國家新聞事業貽害無窮的爭鬥。
正是這一協定,為“艦隊街”的革命埋下了伏筆。這也表明,撒切爾夫人的
工會改革,削弱了工會的權力。
默多克在倫敦的新的總經理是布魯斯·馬休斯。他在
1984年的大部分時
間裡,沒有能夠在新工廠印刷《太陽報》和《世界新聞報》的問題上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