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家暗地裡把兩人的行李運上車廂,就在列車啟動的時候,兩位同學偷偷爬上列車。隨著列車一聲長鳴,二十一名中國學生終於結束了曲折漫長的等待,開始了憧憬已久的正規學習生活。
大學生活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
在出國前,東北局就已經指示,到蘇聯後,要根據國家的需要選擇專業,並建議學經濟、學工業。中央關於留蘇學生學什麼,也有比較統一和明確的看法。任弼時同志到蘇聯治病期間,透過任嶽、任湘傳達了這方面的意見。他不主張中國派到蘇聯的留學生學習政治,也不贊成學習文科。他強調,中國派到蘇聯的留學生應該學習工科、學習工業。至於具體學習哪一門,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選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開路先鋒(4)
因此,與後來的留學生相比,這批學生在專業選擇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祖國的需要加個人愛好”,成為大家選擇專業的原則。
在蘇聯,對年輕人們觸動最大的是其高度的電氣化水平。大家都記得列寧說過的話“共產主義是蘇維埃加電氣化”。因此,莫斯科動力學院是最受青睞的,羅西北、###、林漢雄、崔軍、賀毅、肖永定都選擇了它的水力發電專業;
高毅也選擇了莫斯科動力學院,但是是在土木系學習建築;
自幼就特別喜歡擺弄機器零件的鄒家華,選擇了鮑曼高等工業學院。同樣選擇鮑曼學院的還有劉虎生和張代俠;
一代名將葉挺隕命于飛機失事。葉正大、葉正明下定決心要製造自己的安全可靠的飛機,因此毫不猶豫地選擇去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制造和飛機設計;
江明出身於農民家庭,又在土改工作團工作了一段時間,因此對探索中國農業社會問題有了濃厚興趣。他進入莫斯科農學院,決心獻身於農業經濟研究;
羅鎮濤和楊廷藩進入莫斯科財經學院學習財政和金融;
項蘇雲進入莫斯科紡織學院學習棉紡;
任嶽選擇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學習工業及民用建築;
葉楚梅進入莫斯科大學;
任湘進入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
朱忠洪進入了莫斯科有色金屬與黃金學院。13
1949年9月1日,新學年開始的時候,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們全部免試進入自己所選擇的高等院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
1949年的莫斯科,還處處顯示出殘酷戰爭帶來的嚴重創傷。流離失所的難民沿街乞討;從戰場上歸來的戰士拖著殘缺的肢體,無聲地訴說著戰爭帶來的苦難。
中國留學生的生活費是四百五十盧布,這在當時應當算是不低的數目了。然而戰爭造成貨品奇缺、物價飛漲,抹面包的黃油賣到六十盧布一公斤。中國學生也只得節衣縮食,買一塊黃油要節省著吃很久很久。
比生活的困難更嚴峻的,是學習的艱苦。
中國留學生都來自戰火紛飛的革命根據地,根本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除了極個別人擁有相當於高中的學歷外,其他人都是初中、甚至是小學文化。在這種情況下,一下子進入蘇聯最高等的學府,學習最尖端的專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謝紹明回憶道:
“我們到蘇聯時,連一本俄漢字典都沒有。東北局給我們每個人配了一本繳獲的、日本人在滿洲國印的《露和字典》。日文我們也不懂,好在有些字詞和中文相同或相近。我們就拿著這本俄、日語對照的字典,連蒙帶猜,學會了不少單詞。
有時看書看的實在太累了,不論寒暑,就把頭伸到水龍頭下面放開冷水衝,一下子打個激靈,抖擻精神繼續看。冬天的自來水冰冷刺骨。宿舍的管理員老大媽看我們這樣做,連忙跑過來阻止:‘不行啊,小夥子!這樣會得病的!’”
到蘇聯後不久,葉楚梅就因為不適應氣候和飲食,患上了肺結核病。進入大學後,巨大的學習壓力導致病情惡化,時常咳血,不得不住進醫院。但是就是住院治療期間,她也沒有中斷學習。她懇請同學們探視時把課堂筆記帶來。每次同學們看望她時,她就不停地謄抄筆記,有問題就請同學講解,結果課程不但沒落下,還和同學們一起按時參加了考試。病情稍有好轉,她就迫不及待地出院返校了。由於身體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葉楚梅的病情終於惡化了,以致最後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國休養。14
透過勤奮努力,大家不僅克服了語言障礙,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