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絡部官員,居然還有幾張東方人的面孔。大家驚喜地發現,他們竟然是在延安保小時就在一起追逐打鬧的玩伴劉允斌、陳祖濤等人!如今,他們都已經長成氣宇軒昂的青年,就讀於莫斯科的大學。
大家跳下列車,和久別重逢的夥伴們擁抱拍打、歡呼雀躍。想到即將在莫斯科重溫童年時共同生活的快樂時光,大家無比欣喜,一路的風塵彷彿一掃而光。
可是就在當天,二十一個人被蘇方接待人員連夜送往距莫斯科三百公里的伊萬諾沃。
在伊萬諾沃,同學們被安置在國際兒童院。天氣很快變冷了。蘇聯紅十字會“雪中送炭”,為每個人趕製了一件夾大衣和西裝。幸虧有了這件夾大衣,同學們才得以捱過漫長的嚴冬。
為了提高中國留學生的俄語水平,國際兒童院為他們指派了專門的老師。這位叫做費得洛娃的俄文女教師非常和善友好,對中國學生極盡耐心,不厭其煩地講述難點和要點。在她的關愛和鼓勵下,學生們的俄語水平很快有了提高。
經過幾個月的突擊學習,1949年春天,留學生們被安排到當地的幾所學院學習。
四位女同學去了醫學院,###、鄒家華、林漢雄等去了電工學院,謝紹明、任湘、江明等進入了紡織大學,葉正明等被安排到化工學院。
第三章 開路先鋒(3)
伊萬諾沃是一個小城市,只有幾所非綜合性、非重點院校。這些學校在名望和教學水平方面根本不能與莫斯科的學校相提並論。這一情況,與大家的期待相去甚遠。
同學們並不知道,當時蘇聯和國民黨政府之間還存在著正式外交關係。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斯大林不認為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勝利,因此在對華關係上是傾向國民黨的。為了顧及國民黨政權的利益,蘇方刻意淡化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因此,中國共產黨派遣的學生不能進入包括莫斯科在內的各大城市正規大學就讀。
時間一天天地飛逝。二十一個年輕人在勤奮學習的同時,心情陷入了深深的惶惑中。一方面,不能及時得到國內時局進展的訊息;另一方面,蘇方似乎也漸漸忘記了他們的存在,對他們的境遇不再給予關注。進入蘇聯最高等學府深造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了。
既然來了蘇聯,就要進入最好的學校,學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要是就在伊萬諾沃這樣的小城裡,不明不白地度過留學生涯,回去怎麼向組織交代呢?可是這樣等下去,什麼時候又是盡頭呢?每每想起臨行前首長們的殷切希望和自己的鄭重承諾,大家心急如焚。加上對氣候、飲食不適應,有些人病倒了。
就在大家沮喪苦悶的時候,葉楚梅收到了父親的來信。葉劍英在信中寫道:
“我知道處在遙遠的國家,由於言語、習慣等等,自然要增加一些對祖國的懷念。何況祖國的人民,正在以千萬倍的信心和勇氣,來打斷快要掙斷的鎖鏈的時候,不斷勝利的狂風,吹到無限遙遠的西方的時候,你們的心情爸爸是很知道的。女兒,讓爸爸們,把新民主的地基鏟得平平的,讓你們後一代,能夠在我們的國土建築起一座自由、快樂、文明、進步、莊嚴、華麗的世界。你們不能逃避這一責任,你們必須完成你們這一代的責任。因此。當著你們還在學習時期,就應該全心全意地為建設我們完全新的中國而努力!”12
青年們爭相傳閱這份沉甸甸的來信,分享著來自祖國親人的溫情。父輩們充滿激情的話語,重新撥亮了大家心中的理想之火。
高年級的中國留學生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陳祖濤,和劉允斌、張芝明三人聯名給蘇共中央書記馬林科夫寫信,反映中國留學生在伊萬諾沃遇到的困境。為了表明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信中還列了一張清單,將這二十一名同學的父母在中共的職務逐一做了介紹。很快這封信就有了迴音,馬林科夫派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科洛馬瘳夫來調查此事。
1949年夏,劉少奇和高崗到蘇聯進行秘密訪問,向蘇方彙報瞭解放戰爭形勢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建國各項準備工作的進展。中國同志對形勢的樂觀判斷,徹底打消了蘇方的種種顧慮。學生們來莫斯科上學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據謝紹明講,在大家動身前往莫斯科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1949年夏天,蘇聯紅十字會安排大家到莫斯科附近的謝涅什療養院休養,途中要經過莫斯科。伊萬諾沃方面不知何故不願讓大家去莫斯科上學,就將其中兩位同學扣下來不讓走,希望藉此牽制中國的學生們。可這哪裡難得住具有多年革命鬥爭經驗的中國青年幹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