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敬重。
我是他們的後代。我的身上傳承著他們的血脈和基因。我應當和他們同樣優秀,我有能力和他們同樣優秀,我必須和他們同樣優秀!
從這天起,我發誓只考五分。
六年後,我以全優的成績畢業。又過了兩年半,我獲得了副博士(博士)學位。
回到國內,工作之餘我參加了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的活動,有幸獲得了許許多多和五六十年代留蘇學長接觸的機會。
那些曾支援我走過艱難的求學之路的高貴靈魂,如今就有血有肉地站在我的面前。
他們是如此平凡,平凡得就像鄰家的一位慈藹的爺爺或奶奶。在市井中,你絕對無法將他們和普通人區別出來。
txt小說上傳分享
自序(2)
他們是如此優秀。在他們當中,湧現了無數專家、教授、學術帶頭人、國家高階幹部。他們的職位可能不同,但是決無平庸之輩。
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留蘇學生,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一段凝重的記憶,一座功績的豐碑。
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群體。
在人類歷史上,還不曾有過這樣目的明確、組織嚴密、規模巨大的國家間人員交流活動。在其後,類似的活動也再沒有發生。
這是一個業績卓越的群體。
他們支撐了新中國五十年的建設。他們當中的許多名字,永遠銘刻在新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的史冊中。
這是一個忍辱負重的群體。
在他們身上,濃縮了政治運動帶來的所有苦難。然而無論精神還是肉體的摧殘,都絲毫沒有折損他們矢志報國的信念。
這是一個正在遠去的群體。
如今,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步入古稀之年。他們的記憶,他們的情感,正如同他們的腳步,與我們漸行漸遠。
命運如何降臨到這群人身上?
他們又如何迎接了命運的挑戰?
在他們嚴謹的外表下,湧動著怎樣的情感波瀾?
他們每個個體的命運,又是如何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連?
這些疑問,驅使我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記錄下他們的人生軌跡。
這是一次艱難的心路跋涉。我沿著歷史的長河溯流而上,來到我未曾降生的歲月,追溯這個特殊群體走過的足跡,揭示他們罕為人知的感情世界。
這是新一代留蘇學子的“尋根之旅”。我要探究他們克服重重艱險,矢志報效祖國的動力源泉,來指引年輕一代的人生之路。
文明需要傳承,記憶需要挽留,歷史需要銘刻,這是我們這些晚輩學子肩負的沉重使命。
我願以這些文字作為後來者微薄的禮物,獻給那個逝去不再的光輝歲月,獻給那些忠誠於信仰、忠誠於祖國、忠誠於生命的不朽靈魂!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大浪淘沙(1)
1925年3月。克里姆林宮。
在巨大深邃的辦公室裡,斯大林一邊吮著菸斗,一邊緩緩地踱步。在辦公桌上,是一封來自於蘇聯駐中國廣東政府代表鮑羅廷的加急電報:
“中國民主革命的傑出領袖孫中山先生於3月12日在北京因病逝世。孫先生逝世前,曾口授《告蘇聯同志書》。全文如下:
……
我遺下的是國民黨,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及其他被侵略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我深信你們政府亦必繼續前此予我國之援助。
……
伴隨著均勻有力的吮吸,菸斗中的火光忽明忽暗,菸絲燃燒發出細微的噝噝的聲響。在繚繞蒸騰的淺藍色的煙霧後面,斯大林陷入了沉思……
自從國民政府在廣東成立以來,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蘇聯支援孫中山領導下的國民黨在廣東黃埔建立了第一所正規化的軍事學校,培養軍事指揮人才。但是,為了中國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需要培養大量的篤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青年革命幹部。他們不僅承擔著推動中國革命的歷史使命,也將成為今後維護良好的中蘇關係的紐帶。
幾天以後,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大家一致同意在在莫斯科,以孫中山先生的名義,為中國的革命者創辦一所大學。
1925年10月,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六十六次會議上,蘇聯駐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