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區魏公村的留蘇預備部新校址破土動工了。
1955年春節後,剛剛度過寒假回到北京的學生們,被通知到新校區報到。
一進校門,眼前的一切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寬敞的校園裡,矗立著整整七座高大巍峨、氣勢恢弘的大樓!“那感覺,絕對可以用震撼來形容!”一位學長告訴我。
佇立在面前的,是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五層教學樓。建築呈“凹”字型展開,如同張開巨大的臂膀擁抱來自遠方的學子。教學樓兩側,是同樣風格、對稱排開的六幢高樓。在這當中,五幢是學生宿舍樓,還有一幢專門的外國專家樓。師生的住宿條件大大改善。樓內長長的走廊裡,對稱地分佈著一個個獨立的房間。每個房間內平放四張床,還有一個共用的寫字桌和四個小方凳。
樓群中央,是一個寬敞平坦的大操場,可以做操、跑步、踢球。學生們日常體育鍛煉再不用出校了。
留蘇預備部不論在硬體設施,還是在教學水平方面,在北京,乃至全國的所有高校中都是佼佼者。
學校聘請了一部分教學經驗豐富的蘇聯語言專家。後來由於人員不足,又從當時在北京工作的蘇聯技術專家的家屬中聘請了一部分人來講課。
中方俄語教員則來自於各校俄文系剛畢業的學生。昨天,他們還是課堂上的學生,今天就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員們掌握儘可能多的俄語知識,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他們的辛苦和緊張,絲毫不亞於學生。每天,教師們白天講課,下班後還要備課、準備教案、與學生談話,總要忙到深夜。當時在留蘇預備部工作的王敏慧就住在教師宿舍樓對面。她至今清楚地記得,對面樓裡家家戶戶的燈光在夜裡十二點以前就沒有熄滅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章 夢開始的地方(4)
留學生派遣人數逐年增長。1955年,在留蘇預備部同時就讀的學生數量超過兩千人,所有的宿舍全部滿員。等到1956年出發的時候,學生專列整整發了三趟。這批學生離開後,由於留學政策調整,留蘇預備部在讀人數銳減,設施和資源出現富餘。1956年8月,留蘇預備部又回遷到鮑家街原址,直到1958年2月才又返回魏公村,算是留蘇預備部歷史上的一段小插曲。
由於中蘇兩國關係趨冷,留蘇預備部也輝煌不再。1959年1月,留蘇預備部與一街之隔的北京俄語學院合併,校名仍為北京俄語學院。1960年以後,中蘇關係惡化,我國每年派往蘇聯的留學生人數只有百人左右。與此同時,我國開始往英國、西德、法國等國派遣留學生。於是,留蘇預備部改名為“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並陸續增加了英語、德語、法語等語種的培訓。1961年,“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與新成立的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一起,搬遷到原北京礦業學院所在地,後改稱“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
從1952年到1960年,留蘇預備部在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的歷史星空中如流星般短暫。然而,就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從它的懷抱走出了不勝列舉的新中國領導人、科學泰斗、學者名流,還有無數為祖國建設做出卓越貢獻的各行各業的骨幹。這裡,銘刻了他們矢志報國的豪情;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艱難求索的足跡;這裡,是眾多新中國未來棟樑之材放飛夢想的起點。
優中選優
1952年,對於新中國的高等教育來說,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新中國首次舉行全國範圍的高等院校統一考試和錄取。無數青年學子透過考試進入了自己期待的大學。不過,對於十七歲的籍傳茂'U7'來說,這次考試還帶來了一個意外的大大驚喜。
1952年,籍傳茂從北京二中畢業。從小夢想成為一名醫生的他,第一志願報考了北京醫學院。
到了發榜的時候,別的同學都陸續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可是籍傳茂的通知還遲遲不來。他平時學習成績優秀,考的也挺滿意,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吧? 籍傳茂和家人有些忐忑不安。
過了三四天,他忽然收到了來自北京俄語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籍傳茂感到很奇怪,明明沒報俄專,怎麼會被錄取呢?
回到學校一問老師,大家紛紛祝賀他被光榮地選拔為留蘇預備生,將出國到蘇聯學習。這時候,全家人這才恍然大悟,頓時樂不可支。
這一年,全國共有二百八十多名像籍傳茂這樣的高中畢業生,透過高考收穫了意外的喜悅。
新中國從應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