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俊的家庭情況就是這樣的,她說:
我吃得最好,因為姐妹7人,我有3個哥、3個姐,我最小。全家人都疼我。
秀說:
因為哥哥們都大了,數我小,父母恨不得所有的好吃的都讓我吃。
敏也因為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受到父母的照顧:哥哥跟我不一樣。我吃得好。小時候,俺家開磨坊賣香油,芝麻磨成香油以後,撇走上面的油,下面的是醬,俺家吃飯時,拿乾糧蘸著醬吃。芝麻醬分兩層兒:上面一層稀的,油多;下面一層稠的,沒油。俺倆哥哥吃下面的,上面那層好的撇出來留給我吃。
芬強調了照顧幼兒的標準,她說:
不一樣。誰小就疼誰。都沒有營養,飯都吃不飽,誰吃過(營養品)啊?俺爹在供銷社上班時,有次拿回家四個小窩頭,那時候正發大水(1962年),沒吃的。俺爹悄悄給我和姐姐吃。發大水那年,我記得哥哥們在水裡逮魚,我和姐姐往家抱(魚)。
立這樣概括農民的食品分配標準:
莊稼人一般都是偏向小的。小的那個無論男女,都受寵。
生也強調照顧幼小孩子的分配原則:
在俺家一般是誰小給誰吃,跟男孩女孩沒多大關係。
類似的說法還有:
有好吃的要留給弟弟吃。他小。有好吃的要留給我。哥哥姐姐們都拿我當下一輩人看待,很疼我。一般照顧小的。這個不一樣,有好吃的要留給弟弟吃。他小。
一樣,但一般是讓給小的吃。
有的女人說,受照顧的物件是老人和幼童。義說:
沒嘛(什麼)好營養品,俺那小時,連吃的都沒有,還營養品呢。俺記得俺奶奶給做榆面窩窩,我吃不下去。她哄我說,到共產主義,家家吃饅頭、蘸白糖。俺們聽見就笑話她,誰見過饅頭、白糖是嘛(什麼)樣的啊!家裡嘛(什麼)都沒有,要是有點兒吃的,也得先濟老的、小的,哪輪著咱的?
燈也說:
有好吃的要留給老人和弟弟。
平家則是隻照顧老人:
一樣,一樣地吃飯,吃多吃少有區別,吃好吃賴沒區別。但是家裡一般有好吃的,都是給老人留著。
除此之外,有一些家庭在吃飯問題上是不分等級的,農婦們有這樣一些說法:
天天一起吃飯,吃喝都一樣。一樣吧。那時候都沒嘛(什麼)好吃的。一樣吧。沒拿著我不當人,也沒過多地寵護。要是有好吃的就一起吃了。一樣吧,有吃的全家人一起吃。
從攝入營養方面來看,性別的偏向還是比較明顯的。很多女人都有因為自己的性別而得到較少食物的經歷,在照顧男性、照顧長輩、照顧弱者的原則當中,不僅女孩子往往被排在這個序列比較靠後的位置,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女人們更是最受剝奪的人,她們甚至比女兒排得更加靠後。當然,在這裡不能排除母親自願犧牲自己照顧孩子的成分。總的看來,後村的進食規則帶有明顯的性別不平等的特徵。
教育(1)
在傳統中國社會中,男女兩性在受教育的機會上存在巨大差異。這種情況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有了明顯的改善。從20世紀初興女學開始,中國婦女的解放實際上是從女子上學受教育開始的。經過了一百年的努力,中國女性在受教育權利上正在拉短與男性的距離。僅以
1990年為例,15歲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在總人口中佔,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女性人口的,男性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男性人口的。河北省的情況與全國平均水平接近,文盲、半文盲在人口中佔 ;在女性人口中佔 ;在男性人口中佔。
僅僅從 20世紀 80年代初到 90年代中期這短短十幾年間的情況看,中國社會在教育領域的變化就相當驚人:文盲半文盲人口從 34%下降至16%,下降了一半還多,即 8個百分點。其中女性文盲也從佔女性人口的49%,即將近一半,下降至24%,即不到四分之一。美中不足之處在於,文盲半文盲人口中,女性始終佔到七成上下,而男性只佔三成,這
種情況沒有大的改變。(詳見表2…1)
人數(萬) 比例(%) 性別構成(%)
總計 男 女 總計 男 女 男 女
1982 22996 7105 1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