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域中迅速崛起的財富新貴,沈南鵬是年輕一代的投資家,黃宏生是落榜富豪的代表,然而人倒企業不倒,反在獄中遙控創維……這些企業家們的發展方向,都非常具有“後現代”的味道。
細數歷年的首富,從榮氏家族到劉永好,再到丁磊、黃光裕、張茵、楊惠妍,他們的更替暗合了中國經濟的產業化和國際化特徵。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前言:“因富而豪”與“因豪而富”(2)
也就是說,本書中提及的這些企業家,並不是孤立的點,而是線條、球面,他們將百富榜上更多的企業家聯接了起來,最終形成了一個立體畫面。
三
十年間我們在調研和製作百富榜過程中,與眾企業家接觸時發生的不少故事頗有意思,或沾有時代印記,或彰顯地域特徵,或折射性格取向。
1999年我們打電話想登門造訪一些企業家,常常吃到閉口羹,不過期間我們發現,有一部分企業家其實很樂意讓外人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但限於大環境,還是“憋”住了;第二年我們繼續找人,結果收到了華為發來的律師函,還被橫店集團的老掌門徐文榮叫去“聽課”,當然,開放的企業家越來越多,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到重慶去拜訪尹明善,他甚至邀請我們去看球賽。
2001年劉永好欣然接納首富頭銜,成為第一位真正“因富而豪”的中國內地企業家,更多的企業家在這一年開始積極配合我們的採訪。然而,情況很快就有了改變。2002年一份關於富人偷稅漏稅的爭議,使得民營企業家們又回到了關門謝客的習慣中,甚至還有人僱人“警告”我們,如果把他寫入這一年百富榜,“後果自負”……
一些個性的企業家給我們的印象深刻。段永平比我們想象中要坦誠的多,這位“中國巴菲特”甚至直接將他股票賬戶裡的持股數晾給我們看;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從不掩飾對達能的痛恨,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8月初見到他,他在官司中漸漸佔了上風,激動心情溢於言表;李金元海外做直銷,銷售隊伍一度達近千萬人,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看到他的產品;餘彭年的慈善前世,我們在本書中第一次披露……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時常會有一些好玩的發現。比如“26歲現象”——百富榜上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家,都是在26歲開始展露頭角的。以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那批企業家為例。1986年,26歲的嚴介和當了幾年語文老師後有點膩煩,於是跑到一個國企去當臨時工,沒想到從此踏入商界,後來成立了太平洋集團,19年後,他成為江蘇首富(2005胡潤百富榜第2位,125億元);1987年,26歲的陳發樹與兩個弟弟一起為一家百貨店拉了幾年貨後,反客為主,把這家店給盤了下來,奠定了日後“新華都系”的原始基石,20年後,他成為福建首富(2007胡潤百富榜第29位,180億元);1988年,26歲的李寧在漢城奧運會上比賽失利後退役,在李經緯的遊說下加盟健力寶,做了一陣子“特別助理”後開始搗鼓服裝,16年後,李寧公司在香港上市,李寧身價達100億元,又過了4年,在北京奧運會上擔任主火炬手的李寧,個人名氣和公司品牌價值如日中天……
四
今年夏天我們萌生對十年百富榜進行一次梳理的念頭時,問了自己一個傻乎乎的問題: 究竟何為“富”?半天答不上來。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其中有一條引用的是司馬遷移在《史記·貨值列傳》中的話,“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本富”的意思是指從事農業而致富,“末富”是指經商而致富。中國古代重農抑商,這兩句話不難理解,有趣的是“奸富最下”——那個時候人們就已開始討論“原罪”話題了。
“原罪”是貫穿十年百富史的一個話題。從第一屆榜單上的牟其中開始,富豪落馬儼然成為一種常態,甚至本書寫作過程中,還聽到了劉根山等好幾個富豪落馬的訊息。
原罪需要區別對待。李經緯式的悲劇其實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唐氏兄弟的“德隆系”崩塌,並不意味著他的商業模式一無是處;張榮坤落馬,則需挖地三尺,將上海社保案中的所有蛀蟲都挖個窮盡。
談到原罪,政商關係這一關繞不開。李經緯、嚴介和等人,都是在政商關係上或吃了苦頭或栽了跟頭。
有兩個人的作法值得玩味——榮智健與陳發樹,他倆分別是中信泰富和紫金礦業的第二大股東,但“雖二猶一”,話語權不小,收益率更高。儘管這一模式不具有複製性,但以退為進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