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韶關一線裡還有一個國民軍第十師,然後還有相關的新成立的守備團,這麼多軍隊加起來他陸榮廷可沒把握能夠打贏。再說了,現在陸榮廷在粵西的三個師裡頭,有兩個師都還在粵西地區和龍濟光捉迷藏呢,一時間根本就騰不出手了。
晚些時候,陳敬雲也發表通電,稱自己進軍廣州乃是收到了廣東前都督胡漢民的邀請前往,是合情合理的,然後又是反咬一口說中央政府放任亂兵不管,導致廣州民眾被亂兵禍害半月之久。
陳敬雲這封通電剛發出去,北洋的通電又來了,這一次是譴責國民軍突然進軍上海,完全是破壞了國內和平,妄圖挑起內戰之舉,並列舉了國民軍的諸多罪狀。
國民軍也不甘示弱,僅僅一個時辰後,秘書處擬的通電也發出去了,說北洋軍已經大舉南下,國民軍為了自保不得已才進軍上海,北洋軍才是挑起內戰的罪魁禍首。
總之這雙方說來說去都是指責對方,為自己辯護,這一番通電下來讓外人看花了眼,根本不知道該信誰的。
但是不管這雙方如何爭辯,這戰爭已經來的卻是事實。
最先和北洋軍爆發激戰的並不是國民軍,而是黃興在南京的部隊,二十二號下午,前頭到達南京城外的第五師一團快速向南京城挺進,試圖佔據戰略要點,而早已經等著北洋軍來的蘇軍自然是不能眼睜睜看著北洋軍佔據戰略要點的,所以黃興一個咬牙後下令還擊,堅決抵抗。
蘇軍和北洋軍就這麼在南京城外爆發了激戰,於此同時,黃興也是發出了通電,這一次黃興是態度堅決的說北洋軍貿然南下,並意圖攻佔南京。
從現在這個狀態來看,按說黃興已經已經和陳敬雲在軍事上達成了同盟,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兩天黃興可是一直堅決反對陳敬雲進軍蘇南的舉動,並且聲稱國民軍要是敢來南京的話,他就直接打。
這就是被兩頭夾住的悲哀,可憐的黃興雖然很努力的想要保持蘇南地區的半獨立狀態,想要讓自己在北洋軍和國民軍的衝突中保持中立,但是這雙方都沒有給他中立的機會,因為南京的重要位置,黃興的選擇只有三個,一個是投向北洋,另外一個是投降國民軍,而最後一個則是放棄南京和蘇南轉進安徽地區。如果都不選擇的話那麼他最有可能的下場就是被國民軍和北洋軍夾擊下徹底粉碎。
以現今國內的局勢來看,黃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選擇和國民軍合作,兩者共同對抗北洋南下。然而現實總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黃興沒有投靠國民軍,更加沒有投靠北洋,他選了第三個,那就是離開!既然保持不了中立,又不想投靠任何一方,那麼黃興能做的就是離的遠遠的。
二十三號上午,當南京城外的北洋軍第五師準備好了進行大規模攻城的時候,才發現黃興跑了,現在南京城內已經一個蘇軍都沒有。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九章 黃興的選擇(二)
在國民軍的諸多計劃裡頭,有考慮到北洋軍一下子集中四五個師大舉南下的,有考慮到北洋軍透過海軍佔據上海後,直取杭州的,也有考慮到南京失守後國民軍如何進行後續防守。而這些計劃裡面或多或少都考慮到了黃興手下三個師的作用,比如現在國民軍所採用的第三號方案就是建立在黃興能夠在抵擋住北洋軍三到五天時間,然後給國民軍爭取到前往南京的行軍時間。
但是不管是陳敬雲還是國民軍參謀部裡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過,黃興竟然會跑了!
基於黃興,孫文等人和袁世凱的對持關係,更考慮到辛亥後孫文和袁世凱的對立關係以及首都之爭和政體之爭。幾乎讓那個全國人都認為黃興和孫文是走在了對抗袁世凱的最前沿,甚至有人猜測過,如果說北洋軍要大舉南下的時候,那麼遇到的第一個阻力那肯定就是黃興和孫文這一方的國民黨勢力。
就算是國民軍和北洋軍爆發了激烈衝突的現在,人們依舊習慣性的把陳敬雲當成國民黨的一份子,把陳敬雲當成是和黃興,李鈞烈同樣的角色,也把國民軍所佔據的閩浙兩省以及大半個廣東都當成了國民黨的勢力範圍。
當陳敬雲北上杭州,馮國璋指揮北洋第二軍大舉南下之際,很多人都會認為黃興會和陳敬雲並肩作戰,甚至由此引發全國範圍內的內戰,就和南北和談之前一樣,以孫文為名義領袖,南方的各軍閥聯合起來和北洋軍作戰,黃興,陳敬雲,李鈞烈,柏文蔚,陸榮廷,蔡鍔,黎元洪他們會再一次聯合起來對抗北洋。
然而人們都不知道,現在的國內形勢和去年已經大不相同。
最為重要的就是陳敬雲的突然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