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據以上分析,粟裕在電報中提出:“在五旅增到蘇中條件下,於八月內再殲敵人兩個旅是有把握的。如五旅不來,而僅以現有兵力作戰則感到吃力,對九月份戰鬥亦將有影響,且對蘇中局面不能得較快的好轉。”因此,“要求五旅及特務團仍東調參戰,以期早改變蘇中戰局,以便主力西移。否則淮南、蘇中均成僵局,於整個戰局亦不利。斗膽直陳,尚祈明示”。①
8月6日和7日,毛澤東先後為中央軍委起草兩份電報:一份電報給陳毅,說“似以同意粟裕意見在蘇中再打一仗,然後主力西調為有利。因粟部西調過早,一則蘇中人心不順;二則敵軍亦將早日西調。如西面仗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讓粟部在蘇中再打一仗(不論勝負)然後西調,各方皆無話說”②。另一電報給粟裕,詢問:“由你率主力與陳軍長會合集中力量開啟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斷蚌浦線,直接配合陳宋、劉鄧之作戰,這是一個方案。照你微午(5日午時)電辦法,八月內再在蘇中打一仗然後西移,這是又一個方案。你對以上兩方案意見如何盼告。”③
此時,蘇中出現有利戰機,粟裕急電報告“殲敵良機已到”,“如以五旅加入蘇中作戰,則蘇中戰局很可能於最近有新的開展”。中央軍委指示“儘可能滿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於主要方向”。
這個指示表明,中央軍委已經確認蘇中為主要作戰方向,並接受了粟裕的建議。陳毅也於8月8日覆電,“同意以一、六師、七縱及五旅集中東(臺)海(安)間待機殲敵”④。
中央軍委決定,華中野戰軍主力仍留蘇中作戰一個月。8月9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指示南線三支野戰軍負責人劉伯承和鄧小平、陳毅、粟裕:8月10日至9月10日一個月內,“如我粟裕軍能在蘇中殲敵二至三個旅,陳(毅)宋(時輪)軍能在徐蚌線及其以東殲敵二至三個旅,劉(伯承)鄧(小平)軍能佔領汴(開封)徐(州)線及豫東、淮北十餘城,並殲敵二至三個旅,共殲敵六至九個旅,則於大局有極大利益。一則蔣軍向蘇中、蘇北之進攻必受頓挫,二則新黃河受我軍威脅,這兩點均將迫使蔣介石從我中原軍方面抽調至少數個旅向東向北增援。如嗣後我軍有更大勝利,中原軍面前之蔣軍被調向東向北者必愈多,因而使我中原軍能在陝南、豫西、川東、鄂西、鄂中、鄂東、皖西等七八處地方站住腳跟,即是戰略上一大勝利”⑤。
三天以後,李堡作戰勝利。當時把宣泰、如南兩次作戰稱為第一戰役,把海安、李堡兩次作戰稱為第二戰役。中央軍委發來賀電:“慶祝你們第二次大勝利。”
8月1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宋時輪的電報,指出:“粟裕軍前日在蘇中第二個勝仗,不但使蘇中蔣軍陷入極大困難,亦將使淮南第五軍無法北調。粟部在蘇中民情熟悉,補給容易,地形便利,蘇中敵軍裝備亦比第五軍差,較易取勝。馬上調淮南,因敵人硬,地勢險,不一定能完成切斷蚌浦路任務。不如令粟部再在蘇中作戰一時期,再打一、二個勝仗,使蘇中蔣軍完全轉入守勢,保全蘇中解放區,對全域性有極大利益。這樣配合淮北作戰,更為有利。”⑥
智撤海安 奇襲李堡(7)
8月19日,中央軍委一天連發兩電:一電給粟裕、譚震林並告陳毅、宋時輪,指示:“蘇中各分散之敵利於我各個擊破,望再佈置幾次作戰。即如交通總隊,凡能殲滅者一概殲滅之。你們如能徹底粉碎蘇中蔣軍之進攻,對全域性將有極大影響。”① 一電給粟裕,再次詢問:“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戰為有利,還是以在蘇中利用群眾地形等有利條件再打一仗然後西移為有利?”②
8月14日,粟裕和譚震林聯名答覆中央軍委的詢問,認為在蘇中作戰有多種有利條件,較去淮南作戰更為有利。8月15日,毛澤東為軍委起草覆電指示:“所見很對。望利用蘇中各種有利條件,繼續在那裡作戰。如你們能在今後一個月內再打二三個勝仗,繼續殲敵二三個旅,則對整個局勢助益極大。”③ 8月20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進一步指示:“粟譚主力留在蘇中作戰暫時不要西移。待蘇中作戰任務徹底完成而淮南方面又有十分必要時再行考慮西移。”
陳毅也於8月13日電告粟裕、譚震林:“宜就地繼續開展局面,而不必忙於西調,軍委亦有此指示,望照辦。部隊宜爭取數日休息,再求新的機動,反較西調為更有力配合各方。”④
不同意見的爭論,隨著李堡作戰的勝利而告一段落。透過戰爭的實踐和不同意見的討論,進一步明確了內線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