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
項英的主張傳到蘇南,粟裕堅決反對新四軍軍部“向浙閩發展”。在這方面粟裕是有切身體會的。歷史的教訓不能重演。粟裕向陳毅談了自己的看法。陳毅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反對項英的主張。4月21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可以和中共中央直接通電報了,陳、粟等四人聯名向中共中央發出了第一份電報,建議皖南新四軍軍部及主力部隊東移蘇南,並提出“皖南、蘇南分則力弱,合作可以開展局面”,“應先放棄皖南,集中全力發展蘇南,直到海邊”①。
中共中央書記處也覆電項英,重申新四軍向北發展的方針,不同意由江南抽兵到皖南。再次強調“江南陳毅同志應努力向蘇北發展”②。
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摩擦在向嚴重化方向發展。顧祝同調集5個師、1個旅,連同地方保安團約18個團的兵力,切斷新四軍皖南、蘇南之聯絡,圍殲皖南、威逼蘇南之企圖已昭然若揭。同時勒令新四軍江北第四、第五支隊和葉飛、陶勇部隊南調。蔣介石的目的是要截斷新四軍與八路軍的南北聯絡,陷入皖南、蘇南狹窄地區,任其擺佈,最終消滅之。
黑雲壓城,山雨欲來。粟裕認為,蘇南與皖南最大不同點,蘇南是敵後地區,國民黨軍隊不敢去,即使去也是少量的。真正摩擦起來,新四軍未必吃虧。皖南地非敵後,皖南新四軍處在國民黨第三戰區部隊的三面包圍之中。蔣頑對兩個地區形勢的分析說得更為露骨:“葉、項在皖南,如甕中之鱉,手到擒來;陳、粟在蘇南,如海濱之魚,稍縱即逝。”
以當時新四軍兵力來看,實難在皖南、蘇南兩處應敵。可行的策略是皖南軍部率部即向蘇南靠攏。一旦兩處會合,身處敵後,東進北上,就更如“海濱之魚”住蘇南、蘇北縱橫馳騁,縱然與頑摩擦,也有全勝的把握。4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指示項英:如頑軍大舉進攻皖南、蘇南,軍部與皖南部隊向陳毅靠攏為有利。粟裕完全贊同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
5月2日,陳毅和粟裕再次致電中共中央,建議把皖南主力集中蘇南,並指出:皖南部隊企圖於頑方進攻時長征閩浙,不可輕試。
可是項英一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以種種理由不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軍部北上江北和東移蘇南的指示。形勢越來越嚴峻。粟裕想盡一切辦法,力促皖南主力迅速北上或東移蘇南。
5月4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新四軍“軍部、後方機關及皖南主力移至蘇南”,同時指出:新四軍一、二、三支隊主力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在蘇南、蘇北廣大敵人後方直至海邊之數十個縣,尤其是長江以北地區”。① 也是在這天,由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政治局發出了《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頑固派的進攻》的極為重要的指示,即第二個“五四指示”,嚴肅批評項英的嚴重右傾觀點,強調: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範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在這種根據地上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權,向一切敵人佔領區域發展。
收到中共中央第二個“五四指示”,陳毅和粟裕立即召集團級幹部會議傳達,研究擬訂了貫徹實施的具體計劃。經商議,於5月17日、19日和27日,由陳毅以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的身份三次致電中共中央和項英,促請軍部及皖南主力速移蘇南。考慮到電報不能詳細地、原原本本地反映他們的意圖,又派江南指揮部政治部###科長曾如清專程赴皖南匯報。
為迎接新四軍軍部東移,粟裕從軍事上作好了周密安排。三四月間,粟裕親率戰地服務團前往溧陽山丫橋冷欣的副總指揮部,以彙報和“慰問”為名,偵察冷欣進攻新四軍的意向、方案及其指揮部周圍地區兵力部署,設想反擊和進攻冷欣指揮部的作戰計劃。
粟裕對此行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考慮得很周到,出發前就向隨行的作戰參謀交代,一路上要注意觀察打聽,到了冷欣指揮部就以衛士身份出現,見了大官不要害怕,見機行事。到了山丫橋,粟裕去給冷欣彙報,要作戰參謀帶了材料和地圖跟隨,囑咐參謀利用掛地圖的機會,觀察原掛在那裡的冷欣部隊的部署圖,用腦子記下來。粟裕在山丫橋三天,每天清晨都和參謀起來跑步鍛鍊身體,每天各跑一個方向,把看到、瞭解到的情況悄悄繪成圖。粟裕特別關照要注意收集紙簍和廁所裡的紙片。參謀人員果然在廁所裡發現一張國民黨挺進縱隊南調茅山的草圖。返回江南指揮部後,粟裕根據這次實地偵察,很快擬訂了一個作戰計劃,冷欣一旦對江南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