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決策以後,粟裕就嚴密注視敵人動向,精心籌劃即將到來的大戰。他認為,戰爭初期作戰的勝負,對於戰爭的全域性及其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作戰指導上,既要避免與敵人的重兵集團決戰,又要用積極的作戰行動挫敗敵人速戰速決的企圖,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儲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為爾後的作戰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7月10日,從可靠的情報渠道得知,長江北岸的國民黨第一綏靖區所屬部隊,將在三四天內從南通、靖江、泰州、泰興出發,向如皋、海安發起進攻。
粟裕說:“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等敵人攻到跟前再抵禦就晚了。不能硬拼,只能巧取。”
他從戰爭初期的作戰任務出發,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堅持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作戰原則,在作戰地域、首殲目標和出擊時機上進行比較選擇,迅速定下決心:在蘇中前部地區作戰;以整編第八十三師(即原第一百軍)為首殲目標;到敵人進攻的出發地宣家堡和泰興去打。
當年新四軍軍部作戰科長葉超,談到蘇中戰役的首戰決策,說道:“粟裕同志從敵我雙方的戰略意圖和地形特點、群眾基礎等條件出發,果斷決定不採用我軍傳統的誘敵深入戰法,而把戰場選在蘇中解放區的前部地區;根據敵我態勢和爾後連續作戰的需要,不採用後發制人的手段,而大膽殲敵於其進攻出發地;對於打擊目標的選擇,又沒有拘泥於先揀弱的打這一普遍原則,而把矛頭指向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也最驕傲的敵嫡系整編第八十三師。沒有全域性在胸,沒有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洞察力,沒有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不經過周密思慮和分析綜合的創造過程,就絕不可能在這樣三個關鍵環節上逐一作出在機械論者看來悖乎常理的正確決策。”①
後來的事實證明,粟裕的決策完全符合實際,指揮高敵一籌。幾十年後,粟裕的對手李默庵回顧往事,說對於宣泰之戰事前確實沒有想到。
交戰雙方差不多同時召開作戰會議。
7月10日,華中野戰軍作戰會議在海安舉行。出席會議的有各師、各縱隊首長。會議由粟裕主持。他首先傳達了中共中央的南線戰略計劃和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等一系列指示,分析了蘇中前線敵我態勢,提出了作戰方案,闡明瞭戰役指導思想和對部隊的要求。他說:“在我們面前,有一連串的問題:敢不敢打?怎麼打?戰役指導上要求我們有哪些改變?這些,我們都要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在實戰中逐漸取得經驗,切實加以解決。現在敵人是三路而來,拉開架子要和我們拼消耗。我們恕不奉陪,專打他一路。問題是打兩翼還是打中間。兩翼嘛,是南通和泰州,堅固築城,對我軍不利。中路敵人雖然佔據泰興、宣家堡半年有餘,但我們群眾條件好,對我軍是有利的。”他強調指出,“這是初戰,必須打好”。他請大家暢所欲言,進行討論。
出奇制勝首戰宣泰 聲西擊東再勝如南(2)
大家對作戰方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首先分析敵我雙方條件,算了一筆細賬:蘇中是抗日戰爭中建立的老根據地,蘇中人民經過艱苦鬥爭的考驗;不久前進行了土地改革,進一步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支援戰爭的積極性;參戰部隊大部是在蘇中發展起來的人民子弟兵,熟悉民情、地形。這些都是對我軍極為有利的條件,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我軍在數量上裝備上居於劣勢,這是不利條件。但是,只要我們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集中兵力,各個殲敵,就有把握戰勝敵人。
經過討論,進一步明確了具體部署:除以第七縱隊3個團監視東路之敵、第十縱隊3個團牽制邵伯方向之敵外,集中第一師、第六師12個團的兵力殲滅中路敵人2個團。
粟裕在會議結束時說:“敵人12萬人馬進攻我們3萬多人,是4打1。我們這麼一來,還他一個6打1!”
會議一結束,7月10日24時,華中野戰軍司令部就在海安景家莊(現名太平莊)發出了《關於攻擊泰興、宣家堡之敵的作戰命令》,並且召開了參戰部隊營以上幹部參加的動員誓師大會。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動員會。會場設在海安一座劇場裡。雖然天氣很熱,到會的幹部仍然著裝整齊,悄悄議論著即將開始的戰事。突然,一聲“起立”的口令,粟裕司令員、劉先勝參謀長、鍾期光主任陪同滕代遠出現在主席臺上。
滕代遠曾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剛剛參加過國共關於整軍和停戰的談判,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由南京出發,經過蘇中,就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
粟裕和滕代遠這兩位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