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桓帝聽了很高興,批准段熲的計劃。
永康二年(168年),段熲率一萬精銳出彭陽,奇襲高平,與先零羌決戰於逢義山,此時先零羌的力量仍然十分強大,人數上也超過段熲的部隊,所以漢軍上下有一種恐慌的情緒。段熲沉著冷靜,命令長矛手排為三列,將強弩兵夾在其中,騎兵掩護左、右兩翼,迎戰先零羌軍。臨戰前,段熲發表陣前演說,激勵士兵,他對士兵們喊道:“現在我們在遠離家鄉數千裡之外作戰,勇敢前進則功業可成,怯懦後退則全軍覆沒,諸將士奮勇作戰,以博得功名吧。”說罷放聲長呼,眾士兵莫不慨奮,一時間呼聲震天。
段熲作為名將,決不僅僅在於善於用兵,他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勇闖敵營,眾將士在主將的表率下,無不奮勇殺敵,對敵方陣營發動猛烈的衝擊。羌人雖然人數上佔優,可是漢軍士氣旺盛,銳不可擋,最後羌軍大敗,被斬殺八千餘人,二十八萬頭牲畜盡落入段熲之手。
這次輝煌的勝利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夏季,段熲深入作戰,從橋門谷一路追擊到走馬水畔,一路打下來,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此時段熲接到情報,得知在奢延澤一帶發現先零羌的軍隊,他立即率領輕騎兵日夜兼程,以一日二百餘里的速度趕到戰場,在清晨時分對羌人發起進攻,羌人哪曾料到段熲來得這麼快,遺下累累屍體,其餘的人一直逃到落川,才重新收集殘餘的部隊。
段熲不想給羌人予喘息的機會。他兵分兩路,由騎司馬田晏率五千人從東面發動攻擊,以假司馬夏育率二千人從西面發動攻擊。羌軍派出六七千人迎戰田晏的五千漢軍,結果被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便急急地向令鮮水撤退。
段熲率主力火速推進到令鮮水畔,經過連續性的作戰後,將士們已經十分疲憊,飢渴交加,大家都想好好喝點水,好好休息休息。然而段熲認為漢軍疲睏,羌軍處境更加不妙,下令軍隊不得休息,擺好進攻的方陣,一鼓作氣,在令鮮水河畔再次突擊羌人,羌人又遭敗績,只得繼續逃竄。
經過短暫的休整後,段熲繼續清剿,他的頑強精神令人佩服,羌人被迫退向靈武谷地。段熲身披鎧甲,率先攀登山地,士兵們無人敢落後,這近乎魔鬼般的超強度的軍事行動,打造出一支鋼鐵般的軍隊。羌人再度被擊敗,落荒而逃。段熲率眾軍士追了三天三夜,這是長距離的步行,所有計程車兵腳下都起了水泡,羌人可算見識如此不要命的漢軍的將領了,羌人屢戰屢敗,撤到漢陽穀地。
這就是段熲的作戰風格,其疾如風,其堅強如鐵,其耐力天下無雙,如此強大的戰鬥力,與段熲的卓越的領導能力息息相關。史書記載,段熲“行軍仁愛,士卒疾病者,親自瞻省,手為裹創。在邊十餘年,未嘗一日蓐寢。與將士同苦,故皆樂為死戰。”
段熲平定東羌即將大功告成。此時,張奐上書朝廷,認為:“東羌雖被擊破,然而羌人還有眾多部落,是不可能完全消滅他們的,段熲果敢卻失於輕率,朝廷要考慮到勝負的局勢並不是始終不變的,所以應施以恩德,招降羌人,如此才能長治久安,否則日後必後悔。”
張奐與皇甫規一樣,作為一代名將,力主招撫羌人,他還認為:“羌人與漢人一樣,皆稟承上天之氣而生,所以不可殺盡,山谷廣大,不能空無人煙,血流成河,將傷和致災。”這無疑是變相地批評段熲的鐵血政策。
有人認為張奐是因為妒嫉段熲的功勞而中傷他,但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張奐似乎不是這種型別的人,不論張奐是何出發點,出生入死的段熲聽到他說的話,可以想象暴跳如雷的樣子。
段熲也上書朝廷,大力攻擊張奐,認為“張奐作為政府要員,身為武將,手握重兵,駐軍兩年,不能平定羌亂,憑空想要修文偃武,招降悍敵,真是荒謬絕倫。”他強調對羌人必須採取高壓手段,必須要“建長久之策,欲絕其根本,不能使殖。”要改變趙充國、馬援以來將羌人遷移到內地的作法,並認為趙充國、馬援的政策是“種枳棘於良田,養虺蛇於室內”,乃是羌亂頻發的根源。
朝廷似乎更傾向於張奐的建議,第二年(169年),朝廷派派遣謁者馮禪,前往漢陽郡,試圖說服諸羌投降。
段熲不滿意這個結果,他認為現在羌人走投無路,即使投降也只是暫時性的,地方政府沒有強大的財力來供養這些羌人,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還會起兵造反,不如一鼓作氣,肅清東羌。段熲決意要進兵掃蕩,為什以段熲敢於做出與朝廷決定相左的事情呢?
雖然東漢政府內部昏暗,但是絕不象宋明時代對武將控制得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