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蠡王只顧著爭權奪利,卻忘了訓練軍隊,其麾下的匈奴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怎麼樣。而匈奴最精銳的單于麾下的騎兵,現在正遠遁到北方寒冷的地帶,以躲開漢軍精銳的攻擊。
烏孫人被匈奴欺負久了,所有人多年的怨氣在剎那間爆發了,烏孫騎兵驚奇地發現自己突然變得如此強大,他們盡情地揮舞長刀,劈向匈奴人。
這一戰,烏孫軍隊取得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戰果,斬殺與俘獲的匈奴軍隊竟然多達四萬人,其中包括匈奴單于的伯叔輩的長老、單于的兄嫂,還有匈奴的小王、犁汙都尉、千人長、騎兵軍官等,除此之外,還俘獲了牛、羊、馬、驢、駱駝共計七十萬頭。
這是漠北之役以來,匈奴損失最慘重的一役!
這一仗的戰果,只能用“驚人”二字來形容。
常惠參與指揮了這場決戰,他是惟一一位受到宣帝劉詢封賞的中國將領,一戰受封長羅侯。在匈奴十幾年的囚禁生涯,沒有熄滅常惠的萬丈雄心,英雄不死,再度歸來,以一場極輝煌的勝利,來補償在荒涼囚禁地所荒廢的光陰,將心中久積的怨氣濁氣一清而空。生命未息,奮鬥不止,英雄當如是!
我們記住了常惠,但不能忘記張騫。張騫在數十年前提出的“斷匈奴右臂”的偉大戰略計劃,終於開始顯現其巨大的威力,對匈奴開始了致命的打擊,這證明了張騫是何等的遠見卓識,他是一位巨人,凌駕於眾人之上,眼睛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宣帝劉詢以烏孫軍為奇兵,打出一記漂亮的左勾拳,這記左勾拳,將匈奴這個龐然大物打倒在地。
匈奴的噩運才剛剛開始。當噩運纏身時,老天爺也不幫忙。
吃了敗仗後的匈奴,豈可甘心失敗。
這一年的冬季,氣急敗壞的壺衍鞮單于提數萬精兵,猛攻烏孫國。這是匈奴最精銳的部隊,烏孫國戰士奮起抵抗,但還是難抵匈奴的瘋狂攻勢。
烏孫軍隊主動後撤,匈奴騎兵沒有抓到烏孫的壯丁,只是俘虜了一批老弱傷殘。
這一年的冬季十分的嚴寒,壺衍鞮單于很難在這種天氣之下,繼續作戰,只好先撤回國內進行休整,以待明年的春季捲土重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匈奴人的後撤道路變得如此的艱難,天上飄下大雪,僅僅一天的功夫,積雪厚達一丈(有點誇張),天寒地凍,道路被大雪封死了。大軍被困在雪地之中!
寒冷與飢餓開始無情地吞噬著匈奴勇士們的生命,一路上遺棄下無數倒斃的屍體。在自然界的威力面前,人有時顯得多麼渺小,生命顯得多麼脆弱。匈奴人在經歷著李廣利曾經歷過的死亡行軍,出征時數萬人馬的大軍,最後生還都只有數千人。最精銳的匈奴騎兵,在雪地之中死亡超過百分九十。
重創之後,又是一次重創。
等等,等等,請耐心讀下去。跟後面發生的故事相比,前兩次重創只能算是小兒科了。
匈奴人的噩運接二連三。
虎落平陽被犬欺!匈奴的精銳騎兵在大雨雪中傷亡慘重,而匈奴四周的幾個平常看匈奴人臉色的小國,開始張牙舞爪地撲上來了。
首先是匈奴北部的丁令國(位於中西伯利亞平原地區),見到匈奴軍事力量遭到重創,立即縱兵南下;其次是匈奴東部的烏桓國,烏桓騎兵席捲匈奴的東部地區;烏孫國也瞧準了機會,再度發兵進攻匈奴的西部。三面受敵,曾經剽悍無敵的匈奴,遭遇到冒頓單于以來最狼狽的局面。
三個國家分別從北、東、西三面發動入侵,匈奴人疲於應戰,連戰連敗,損失數萬名騎兵,更嚴重的是,匈奴人的牛羊等牲畜被掠去無數。作為一個遊牧民族,這些牲畜就是匈奴人的命根子啊。
牲畜被奪,匈奴全國陷入嚴重的饑荒,全國餓死的人,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三,牲畜的數量銳減一半以上(匈奴人疲於奔命,牲畜馱著重物遷徙,活活累死)。匈奴控制下的屬國紛紛背叛,國內盜賊紛起。
中國政府也派出三千人的騎兵隊伍,攻入匈奴南部,匈奴豈有能力抵擋!在遺下數千具屍體之後,匈奴人逃得遠遠的。
這一年(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是匈奴由盛而衰的關鍵一年。
之後幾年,匈奴致力於恢復國家的秩序,逐步緩解了國內狼狽不堪的局面。
而在中國,在雄才大略的漢宣帝的主政下,漢帝國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宣帝劉詢流落民間的非凡經歷,使他比其他皇帝更深刻地瞭解到民間疾苦,他勵精圖治,整飭官吏,扭轉了武帝后期官吏殘暴、官逼民反的局面,這是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