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保祐秦王、王后、安國君、華陽夫人身體健康,而生母夏姬則排在最後。他並祈禱能早日結束質子生活,回到秦國承歡膝下,尤其是感念華陽夫人無子,空虛寂寞,每一提及就淚下不止,恨不能飛回秦國侍奉。
華陽夫人聽到這個傳言,更是歡喜得淚流滿面地向安國君說:
“夫君,難得這孩子這樣真心,雖然他能幹,全靠自己就創下如此賢名,但我們終要為他做點什麼。”
“不錯,孤也作如此想法。”
但在安國君還未來得及採取行動,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爆發了。
秦昭王四十七年,趙成王七年。
秦趙軍在長平對峙,秦軍由長勝名將白起率領,趙軍則由老將廉頗指揮,兵力共約百萬以上。中間發生數次小規模接戰,趙軍連敗,固守壁壘不出,無論秦軍如何辱罵挑戰,廉頗就是不應戰。
於是秦派間諜在邯鄲散佈謠言,說是廉頗已老,已不復當年英勇,秦軍最希望他統率趙軍,而最怕的是故趙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只要他一出,秦軍一定會遭到殲滅。
趙王聽信了這項謠言,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
趙括為名將之子,自幼研習兵法,談論行軍作戰之道,連其父趙奢都辯不過他,因此他自以為用兵天下第一,初領大軍,當然想表現一番。
在他奉命領軍後,因他父親趙奢數次大破秦軍的威望,趙國上下莫不歡欣鼓舞,認為必破秦軍無疑。
只有兩個人持有異議,一個是名相藺相如,當時他已重病在床,他說:“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會變也。”
趙王沒聽這項批評。
另一個是他的母親,也就是趙奢的遺妾。在趙括要動身接替統帥職務前,她上書給趙王,力諫不可以趙括為將。趙王問理由,趙母說,先夫為將時,親手端飯菜侍奉的賢者有十多個,而所交的益友更以百計,大王及宗室所賞賜的金銀珠寶,他都拿來賞賜給屬下。奉命出征之日,毫不擔心及過問家事。但現在趙括一接到擔任統帥的命令,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屬下見到他,都畏懼得不得了。大王所賜金銀財物,他全收藏在家,每天都忙著找好房子田地來買,大王將他們父子對比一下,就知道該不該命他為將了。
趙王仍然不聽他的勸諫,最後趙母只有說——大王既然決定要派他去,以後有所差錯,希望不要連累到妾身。趙王也答應了。
八月,趙括接掌指揮權後,立即下令攻擊,秦軍採用口袋戰術,正面佯敗撤退,趙軍猛烈追擊,等到趙軍追擊到秦壁壘,久攻不下,而秦一支奇兵兩萬五千人斷絕趙軍的退路,另一支奇兵五千騎兵斷絕趙軍糧道,趙軍部隊被切割為二,而糧道斷絕。趙軍只有重築壁壘,固守等待救兵。
秦昭王得到這個訊息後,親自到河內視察,並徵召國內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增援長平,阻止趙國援軍及糧食運輸。
九月,趙軍已糧盡援絕四十六天,內部自相殘殺,以人肉充飢。不得已,趙括自帶精銳部隊出擊,為秦軍所射殺。糧盡援絕,又失去指揮者,趙軍四十萬人全部投降。
秦將白起與左右商議,認為趙人反覆無常,而四十萬俘虜無論就管理或給養來說,都是太沉重的負擔,弄不好一旦譁變,後果不可收拾,於是用計騙至絕地,四十萬降卒全部坑殺活埋,只遣返了二百四十名俘虜歸趙。
此次戰役,秦軍先後殲滅趙軍四十五萬人。訊息傳回趙國,舉國上下都為之震懾。
在長平戰役發生以後,異人的生活潑了很大的變化,周圍仇恨的目光增多,府第外面充滿了趙國派來的監視密探。當然,門客散了,賓客也裹足不前,又恢復到以前門可羅雀的冷清局面。
趙王幾次想採取行動,殺他洩恨,都為趙太子勸阻下來,當然期間得力於燕太子的幫助不少。
趙太子聽了燕太子的勸告,諫阻趙王說:
“長平一戰,趙國幾乎精壯皆失,秦國雖打了勝仗,但也元氣大傷,議和是免不掉的,而議和,秦質子乃是我方的一個大好籌碼,何必自毀籌碼,又給秦國一個談判佔上風的藉口?”
“長平之戰”結束,兩國議和使者絡繹於道,異人就更沒有人來干擾他了。
以異人自己來說,雖然在這段時間裡,眼看到的是邯鄲城內擠滿了難民和後送的傷殘兵卒,耳朵聽到的是滿城妻哭夫、母哭兒的悲嚎聲,開始時,他還有著自責和愧疚,因為這都是他祖父一手造成,同時可以想像,秦國國內的情形也不會好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