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代口口聲聲說要遠離政治,實際上是有要“以政養商”的嫌疑。在此風波之後,蔣友柏不再對媒體談政治,取名“白木怡言”的部落格也停了一年多沒寫。再有媒體問他時,他則會痞痞地說:“政治,關我屁事。”
事實上“去蔣化”沒讓蔣友柏難以理解,但來自大陸網友在他部落格上的留言著實讓他大感意外。因為大陸讀者幾乎都尊稱其曾祖父為蔣公,而且還稱他為中國近代史與毛澤東一樣偉大的偉人。當他20年後再次聽到“蔣公”這個稱呼,是來自一群當年曾喊他為“蔣匪”“蔣賊”的人的後代嘴裡時,蔣友柏真的不知道,到底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這個世界想讓他“發瘋”。
現實中讓蔣友柏“發瘋”的還遠不止這些繕
》》》 讓兩蔣迴歸人間
“去蔣化”在馬英九上臺後“馬上就停”。馬英九曾長期擔任蔣經國的英語秘書,他多次毫不掩飾對蔣經國的私人情感。
國民黨在野期間,每逢蔣經國逝世週年都會由黨主席率全黨上下前往謁陵。2009年是蔣經國誕辰百年,適值國民黨重新贏回執政權,舉辦各種蔣經國紀念活動,象徵國民黨浴火重生、承前啟後,對國民黨而言具有格外的特殊意義。
序言:“蔣家王朝”的另一種表達(4)
民國黨力主舉行了大量的紀念蔣經國活動,並宣佈2009年4月13日後一週時間為“蔣經國周”。臺北市將蔣經國故居對外開放,周邊規劃為七海文化園區,建設圖書館、遊憩設施作為民眾休閒去處。在“總統府”的力邀下,早已與國民黨分道揚鑣的*和宋楚瑜都積極與會。為此,政府還推出包括展覽、音樂會、郵票、畫冊、座談等紀念活動。
馬英九早前在出席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20週年慶酒會時表示,緬懷蔣經國的最大貢獻,就是解嚴、開放黨禁與大陸探親。尤其蔣經國開放探親政策發展至今,銜接上近來的開放臺海兩岸直航交流,在兩岸和平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確實蔣經國的意義不容抹滅,他生命最後幾年在與時間賽跑,他要完成的任務太多:國民黨本土化、政治*化、兩岸關係解凍繕他在衝刺中死去,輸給了時間,但贏得了歷史。可能連蔣經國自己都沒想到,他在今日臺灣乃至整個中國,不曾因時間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聲譽日隆,被媒體歌頌為帶領檯灣走向一個時代的偉人。其執政時期被認為是臺灣歷史上社會風氣最好、最有希望和活力的時代,歷次民調顯示他是臺灣支援度最高的政治人物,是臺灣政治價值的“最大公約數”。
在緬懷紀念蔣經國百年,盛讚他的豐功偉績之時,曾經主導“去蔣化”最囂張的*卻深陷囹圄,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作為兩蔣後代的蔣友柏希望歷史能夠給曾祖父、祖父一個公正的評價;同樣他要求自己給任何一個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一個公平的評價。根據這個公正的立場,蔣友柏竟然以德報怨地要給*立一座“*紀念碑”。
在一波又一波的紀念活動中,作為兩蔣文化園區的桃園縣大溪和慈湖,當然沒有落於人後。這個地方除了將人文歷史與休閒觀光結合,也將原本嚴肅的政治話題轉化為親切的歷史記憶。
園區所在地原本屬於著名的臺灣本省籍板橋林家,林家第七代林知延基於祖先建設大溪之苦心與感情,特別向桃園縣政府爭取到兩蔣文化園區紀念商品之設計及經營權。併力邀蔣家後人蔣友柏及其設計團隊,設計一系列深具歷史意義之兩蔣紀念商品。
在蔣友柏這位蔣家後人眼裡,林家找上他這個外省人合作,是族群融合的經典呈現。外省人和臺灣人一起做兩蔣,這本身就是*和融合。
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蔣友柏想起了曾祖父在1943年發起的新生活運動:“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句話給了他無限的啟發,所以,他把此次活動意味深長地命名為“蔣生活運動”。
蔣友柏說:“蔣這個東西; 大家把它當成一個神話,一個神,其實不是,他們是人。翻閱歷史,翻閱他們所做的事,反思他們所做的事,你發現他們也只不過是人。他們做了一些好事,也做了一些壞事,他們做了一些對的事,也做了一些不對的事。我要把他們人化,我要讓他們變得是大家可以負擔得起的產品,讓大家容易取得的產品。我要讓每一個人覺得,兩蔣可以是時尚的,讓他們想把兩蔣穿在身上。”
蔣友柏想要把兩蔣人化,他的曾祖父和祖父統治臺灣38年,在濃濃的意識形態氛圍中,“蔣”這個姓氏所涵帶的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