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市場化啊)。九老見行者來,就說:“悟空,要是你當年在天宮裡守著熬年頭,不大鬧天宮,現在也該混個處長噹噹了,比我們還自在呢!”不知道此時的孫行者會不會有一番感慨,會不會有所嫉妒?會不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會不會自卑?會不會不平衡?……
社會中,的確有許多人情願選擇十分安逸、穩定的生活並自得其樂,沒有大的追求。他們生活在那樣的圈子裡,享受著他們的享受。還有一些人,更是變著法子,享受著生活,他們享受金錢、美女、物質、身份、吃喝玩樂……
享受生活,是一種選擇,也許是一種頹廢的選擇,也許是一種悠閒的選擇,也許是一種富有成果意義的選擇。關鍵看你如何定義你的“享受”。
三、任務型人生
孫行者是個典型的任務型人生的代表人物,他的使命很清楚:保護唐僧到西天。至於到西天取經究竟有什麼偉大的意義,也許他根本聽不進去。
孫行者早上起來,睜開眼睛後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唐僧還在不在,是否安全?我們怎麼樣快點趕到西天去?
有了這樣的任務,孫行者就開始把心思放在掃除妖精身上。他後來發現,掃除妖精還要團隊幫助,於是又開始學著管理團隊。他所做的一切,均為了一個使命——護送唐僧到西天。
我們許多人也是任務型人生的代表。他們(她們)結婚並不是因為喜歡或愛而結婚,是因為到了年齡不得不結婚,是因為家庭的壓力不得不結婚。我們許多人並不在意生男生女,但要滿足長輩“男孩才算傳宗接代”的要求,不得不一門心思生男孩。我們覺得生活很累,可是為了生存和養家餬口,我們還得辛苦工作,拉扯孩子,孝敬父母……
任務型人生是一種態度。當你把它看做是任務的時候,它就是任務,當你不認為它是任務的時候,壓力自然消減了。
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本該享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享受人間天倫親情,感受工作樂趣和道德情懷,享受健康與歡快的人生。同樣是生活,又何必要冠之以“任務”呢?
第二章 西遊成功學思想精要(24)
一個人如果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完成使命,生命不會得到綻放,也不會活得精彩。以任務式的方式去生活,也很可能會歪曲我們的人生。
案例:
今天下午工廠要停水,於是,新來的辦公室秘書小李起草了一份《停水通知》,提醒各部門早做準備。上午,他就把《停水通知》張貼在公告欄上,以為完成了任務。到了下午,有六個部門的主管找他“理論”——怎麼停水也不說一聲?小李感覺很委屈:“我在公告欄貼通知了啊!”原來,現在很少有人看公告欄了。小李可不可以再一一通知到人呢?
四、精進型人生
唐僧有什麼?有一肚子的墨水和經文,有一定的個人修為。這一點不假。不過,別忘記了,唐僧更是一個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人。他是一個精進型人生的代表人物!
他能夠把小學教的,把中學教的,還有大學教的內容,嘗試著身體力行地做到。他是一個充滿善意和愛心、胸懷大志、意志堅定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制定更高的目標,以前所學習的小乘教派經書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求知需求,他需要學習更加精深的大乘佛學。一句話:雖然唐僧的文化基礎素質(尤其是德行)很好,但他依然不滿足,他希望自己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成長,承擔更多的個人和社會使命!
說實話,學院派出身的學生——唐僧,哪裡知道豐富的生存知識和本領?哪裡真正懂得人生的博大智慧?哪裡真正明白為人處世的豐富道理?……我們剛出校門時,和唐僧其實沒什麼兩樣。但唐僧還是努力去做了,下定決心去了西天。不適應社會生活的唐僧遭遇到了重重困難。單單一個刁蠻的猴子,已經夠他受的了。這個潑猴,野性不改,他幾乎是拿他沒招,直到有了“緊箍咒”。後來,唐僧發覺“緊箍咒”也不夠,因此,他又學著如何去領導團隊。唐僧在不斷的犯錯中總結,不斷地成長,終於明白了人生通往成功的基本道理,併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負唐王和民眾期待,取回了印度經書。
個人修為和才能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平庸?什麼是良好?什麼是優秀?什麼是自滿?什麼是精進?開啟心靈,開啟視野,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
第五節策劃力的實際用途
一、策劃我們的形象
“唐人”與“惡人”
行者剛從五行山下出來的時候,渾身長滿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