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
男孩成長的危機絕非僅僅是生理發育遲緩所致。在《拯救男孩》書中,我們以翔實的調查研究結果為根據,深入揭示了男孩的學業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等四大危機,而其原因在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機,簡言之,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並因此而加劇了所有危機對於男孩的傷害。
早在2005年夏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見該報同年8月11日報道)的時候,我就說過:“現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成長。” “當一個男孩體內的每一根神經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時,他卻必須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後面,聽上8小時的課。這種端坐聽講的模式對男孩女孩來說都不是適合的,但女孩的優勢在於,她們往往比男孩更能忍受。 ”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錯了,因為有些學校出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甚至拆掉了單槓、雙槓等運動器械,春遊、秋遊或遠足之類的野外活動更不敢組織,社會實踐也是少而又少。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佔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男孩子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這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事實上,現代學校教育對身體活動的否定由來已久。美國教育家杜威早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險性,他指出:
身體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種干擾。身體活動被認為和精神活動毫無關係,它使人分心,是應該和它鬥爭的壞事。學生有一個身體,他把身體和心智一起帶到學校。他的身體不可避免的是精力的源泉;這個身體必須有所作為。但是,學生的身體活動,並沒有用來從事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的作業,卻被視為令人蹙額的東西。學生應該‘專心’做功課,身體活動卻引導學生遠離功課,它們是學生調皮淘氣的根源。學校中‘紀律問題’的主要根源,在於教師必須常常花大部分時間抑制學生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使學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學校很重視寧靜;鼓勵沉默,獎勵呆板一律的姿勢和運動;助長機械地刺激學生的理智興趣的態度。教師的職責在於使學生遵守這些要求,如有違反就要加以懲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序言(3)
顯然,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受傷害最為嚴重的就是男孩。我們知道,女孩的語言天賦優於男孩,女孩獲得語言、發展語言的年齡較男孩更早,因此,對於以語言為主的學習內容,女孩更容易掌握,對言語為主的教學方式,女孩也更容易適應和接受。而充滿精力的男孩子更傾向於以身體運動和參與體驗的方式學習。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裡安認為,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象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麼與女性大腦相比,男性大腦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
“護根”還是“拔根”等於說是扞衛童年還是摧殘童年
這種情形自學校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得到根本的改變,應試教育更是將其推向了極致。如教育學博士後李敏所說,現代學校教育中由於學習的奴役而伴生的遊戲的缺位,是學生最不幸的“拔根”狀態。
什麼叫做“拔根”呢?李敏解釋說,人在世界中的生存需要擁有多重的“根”,不僅有物質上的需要,還有精神上的滿足。人人都需要擁有腳踩大地、堅實穩固的“紮根”的存在感。西蒙娜·薇依在《紮根:人類責任宣言緒論》中說,“紮根也許是人類靈魂最重要也是最為人所忽視的一項需求。”然而,由於學習壓力過重和遊戲權利的被剝奪,當今時代的兒童就處於危險的“拔根”狀態。
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都會對於“紮根”與“拔根”有著深切體驗。比如,我們最快樂的體驗一般不是在學習過程當中,而往往是在運動和遊戲的時刻;我們最深刻的體驗一般也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與親人尤其是與同伴在一起的特殊經歷。
回想自己男孩時代的成長,最為刻骨銘心的體驗幾乎都是在野外的經歷。那是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加劇,學校多次停課。在離開校園的日子裡,我對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