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智度論》卷三:“耆闍名鷲,崛名頭。”因“山頂似鷲”,山中多鷲,故名。其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部。相傳釋迦牟尼曾於此山居住和說法多年,所以,許多佛教傳說與此有關。據《高僧法顯傳》雲:4世紀初,東晉法顯曾登此山,見到當年的佛祖、阿難和阿羅漢數百人坐禪處。五臺山的第一座寺廟改名為大孚靈鷲寺之後,魏、齊、隋、唐及至清末,屢經修建,變化甚大,臺內寺廟已達39座,臺外寺廟8座,均建築壯麗,雕刻精美,彩畫塑像遍及各寺。五臺山在中華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唐時即已名播諸方。中唐時期五臺山圖傳至日本,後又傳到敦煌,繪入敦煌壁畫。唐、宋以來,日本、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僧侶與五臺山素有往來。大孚靈鷲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北側。為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規模較大,歷史最古。寺周山巒起伏,寺內殿閣巍峨,蒼松翠柏,參差其間,一派佛教聖地風光。此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因寺側有一花園,故賜名花園寺;唐武則天時曾改稱大華嚴寺;明太祖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清代又予重修,寺內各種建築400餘間,中軸線殿宇7座,門前鐘樓,雄偉壯觀,內懸萬斤銅鐘,擊聲可及全山,磚構無量殿,寬7間深4間,重簷歇山頂,規模宏偉,磚雕精緻,內供無量佛,上部藻井,鏤刻富麗。大雄寶殿異常雄偉。各地善男信女來此朝山拜佛者每日不絕。
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