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僅是譚嗣同、梁啟超等維新志士對西鄉隆盛有崇敬之心,革命元勳黃興在1909年途經西鄉隆盛的家鄉鹿兒島時,特地親自前往祭掃西鄉隆盛的墳墓,以示尊敬。
頗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在少年時代便對西鄉隆盛十分熟悉,1910年,毛澤東走出韶山沖,到五十里外的湘鄉縣讀書時,曾手抄西鄉隆盛的一首詩,寄回給父母親,這首詩是:“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其中毛澤東改了其中兩個字,“男兒”改為“孩兒”,“死不還”改為“誓不還”。四十多年後,毛澤東的兒子戰死在朝鮮戰場,毛澤東沉痛地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有西鄉隆盛詩中的影子。
那麼,同為黃河東海,同樣萬里胸懷,到底為何洪秀全與西鄉隆盛的形象反差如此之大?他們身上是否蘊藏著更深層次的個人因素?
千古文豪誰堪憐:曹雪芹和莎士比亞(1)
千古文豪誰堪憐——曹雪芹和莎士比亞的同途異運
這兩位千秋輝映、雄峙中西的文豪巨匠,作為不可逾越的文化豐碑,籠罩了無數神聖的榮耀光環,而他們生前所經歷的榮辱悲歡、遭際境遇,卻演繹出不同的人生況味,對映出兩個不同時代的悲喜命運。
他們都是上天派來的智慧使者,是來去匆匆的神祗精靈,悄然路過人類居住的這個遙遠星球,在塵世的心靈撒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