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狂,滿以為透過西學的吸引力可以順利推進他們偉大的傳教事業。南懷仁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經上書羅馬教廷,請求速遣傳教士來華:“凡是擅長於天文、光學、力學等物質科學的耶穌會士,中國無不歡迎,康熙皇帝所給予的優厚待遇,是諸侯們也得不到的。他們常常往宮中,經常能和皇帝見面交談。”白晉在寫給路易十四的報告中也興致勃勃地說:“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學和藝術的耶穌會士,其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同已在宮廷中的耶穌會士一起,在宮中建立起一個像法國皇家研究院那樣的一種研究院。”1713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組織成立“蒙養齋算學館”,館址設在暢春園,它被傳教士們譽為中國的“皇家科學院”。康熙召集陳厚耀、何國柱、何國京等到京加以培養,並“親臨提命,許其問難如師弟也”(《清史稿》第四十五卷)。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8)
君王好高髻,城中高一尺。康熙經常讓侍從帶著儀器隨侍左右,當著朝臣的面專心致志地觀測天體和研究幾何學,並積極把自己掌握的西洋科學知識傳授給皇太子及其他臣僚。皇上對西學的滿腔熱情,頓時激起了王公大臣們的趨附和興趣,他們迫不及待地讓自己的子弟去學習西學知識。西方的機械、水利、醫學、音樂、繪畫等過去只能被視為“奇技淫巧”而遭國人不屑的東西,現在紛紛傳入中國,成了皇室和貴族間的時髦。受康熙的影響,學術界也興起了學習科學之風,尤其突出表現在數學領域。乾嘉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數學人才,就是康熙本人提倡並愛好學習數學的結果。
康熙對西學的熱愛和治國的英明,不僅在中國宮廷掀起一股熱潮,在遙遠的西方也不脛而走,引起很多人關注。1697年,德國的著名思想家萊布尼茨驚歎道:
我認為,康熙帝一個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遠見卓識。我之所以視他為英明的偉人,因為他把歐洲的東西與中國的東西結合起來了……他以其廣博的知識和先見之明遠遠地超過所有漢人和滿人,彷彿在埃及金字塔上又新增了一層歐洲的塔樓。
甚至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就連當時作為歐洲君主典型和榜樣的“太陽王”路易十四,也對康熙頂禮膜拜,成為康熙的“超級粉絲”。
1684年,路易十四派遣耶穌會神父白晉作為親善特使到中國,原意是希望說服康熙皇帝信奉天主教,用宗教征服康熙,進而征服整個中國乃至於東方。誰曾想,白晉不僅沒有說服康熙皇帝成為上帝的“粉絲”,自己反而率先成了康熙的粉絲,他對康熙人格魅力的崇拜遠遠超過了對路易十四的敬仰。白晉在自己的著作《康熙帝傳》中這樣向路易十四描述康熙皇帝:
兩三年前,陛下派往這位皇帝身邊的耶穌會士,有幸接觸到一位以前在法國以外連做夢也未曾見過的偉大人物。他和陛下一樣,有高尚的人格,非凡的智慧,更具備與帝王相稱的坦蕩胸懷,他治民修身同樣嚴謹,受到本國人民及鄰國人民的崇敬。從其宏偉的業績來看,他不僅威名顯赫,而且是位實力雄厚、德高望重的帝王。在邊陲之地能見到如此英主,確實令人驚訝。簡言之,這位皇帝具有作為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如果說,他治理國家的才能還不如陛下,那麼,恐怕也可以說,他是自古以來,統治天下的帝王當中最為聖明的君主。
白晉在書中描述了中國的強盛富饒和康熙皇帝的不同凡響,令自命不凡的路易十四五體投地,對這位東方的偉大君王產生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由衷崇敬之情。後來,路易十四親筆給康熙寫了一封信,信中的語氣異常謙卑。更讓人意外的是,路易十四從此迷上了中國,尤其對瓷器和絲綢非常迷戀。他曾在凡爾賽宮為自己的一位寵妃建造了一座“中國宮”。這座建築一經落成,立刻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效仿。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曾策劃過一場中國風格的晚宴,在舞會上,路易十四身穿中國服裝、坐著中國轎子出場。路易十四對康熙大帝的崇拜進而影響了整個歐洲,從十七世紀晚期開始,整個歐洲曾掀起了一股異乎尋常的“中國熱”。從政界到文化界,從貴族到平民,都沉醉在對中國文化的狂熱追逐中。那時在歐洲人們關於中國的商品搶著買,關於中國的書爭著讀。塞納河邊的戲園子裡,男女老少聚精會神地觀看中國皮影;國王的情婦養金魚,大臣的夫人乘轎子;闊人在私家花園的中國式亭子裡閒聊,特別是景德鎮陶瓷受到歐洲眾多王侯的珍愛,被視為“東方的魔玻璃”,成為上流社會顯示財富的奢侈品……就連法國啟蒙思想的領袖伏爾泰也不能例外,稱頌中國是“舉世最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