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康熙的開明和好學,有他身邊的“國際友人”的不少記載可為佐證。據傳教士洪若翰的信件所述,康熙“自己選擇了數學、歐幾里德幾何基礎、實用幾何學和哲學”進行學習,他要求傳教士們用滿語講授數學和力學等歐洲科學,“神父們給皇帝作講解,皇帝很容易就聽懂他們給他上的課,越來越讚賞我們的科學很實用,他的學習熱情愈益高漲。他去離北京兩法裡的暢春園時也不中斷課程,神父們只得不管天氣如何每天都去那裡”。他們上完課走後,“皇帝也不空閒,複習剛聽的課。他重看那些圖解,還叫來幾個皇子,自己給他們講解。如果對學的東西還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就不肯罷休,直到搞懂為止”。
康熙皇帝不但注重書本知識,而且注重實踐。法國傳教士白晉作為康熙的老師,詳細記述了康熙熱情高漲、學以致用的情形:
他有時用四分象限儀觀測太陽子午線的高度,有時用天文環測定時刻,然後從這些觀察中推測出當地極點的高度;有時計算一座寶塔,一個山峰的高度;有時測量兩個地點間的距離。另外,他經常讓人攜帶著日晷,並透過親自計算,在日晷上找出某日正午日晷針影子的長度。皇帝計算的結果和經常跟隨他旅行的張誠神父所觀察的結果,往往非常一致,使滿朝大臣驚歎不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7)
如此好學不倦的皇帝,中國歷史上似乎還不多見。因此他獲得了“老師”白晉極高的評價:“他生來就帶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的思想敏捷、明智,記憶力強,有驚人的天才……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樣忙碌的皇帝竟對各種科學如此勤奮好學,對藝術如此醉心。”
康熙皇帝對西學的鑽研和興趣是全方位的。他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學會了種痘,在他的子女和宮女們身上實驗後,效果很好,立即推廣到蒙古。為了解人體解剖學的知識,他還親自解剖了一隻冬眠的熊。在黃河、淮河、運河交口的大堤上,他指著東流的河水,耐心地向當地負責管理水利的官員講解如何計算水的流量。他甚至還在中南海豐澤園內試驗起了雜交水稻,居然比今天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還早了三百多年!
康熙晚年組織的兩項全國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影響深遠。一是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組織全國優秀的天文數學家,集體編纂了一部代表當時中國自然科學最高水平的天文數學樂理叢書《律歷淵源》,編纂該書的主要目的在於運用當時已經掌握的西方科技知識,修正古代典籍上的有關差錯,彌補其不足,使之成為自己文治中的重要內容。康熙對此高度重視,命令將所纂之書每日進呈,由他“親加改正”,整個編纂工作歷時八年方告成功。二是“移天縮地”,組織人實地勘測繪製了著名的《皇輿全覽圖》。在測繪勘察過程中,康熙大膽使用外國傳教士,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經緯圖法、三角測量法、梯形投影術等,從而取得了很大成果,代表了當時世界地理學的最高成就。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讚歎道:“它不僅是亞洲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康熙與洋教師們的“蜜月”
那段時間,康熙對他的洋教師們可謂恩寵備至。他在紫禁城親切接見來自法國的“國王數學家”洪若翰、張誠、白晉、劉應等五位耶穌會傳教士,他們是以法王路易十四的數學家身份、經過三年長途跋涉抵達北京的。五年後即1693年,康熙帝身患多年的瘧疾,正是洪若翰、劉應用西藥奎寧(金雞納霜)治好的。康熙大悅,這大大刺激了他對傳教士們帶來的西洋知識的興趣。他將原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的府邸及附近一塊地方賜給他們,以建立天主堂用。他對法國人帶來的天文望遠鏡非常感興趣,把它們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說愛不釋手。法國科學家巴斯加於1642年發明了手搖計算機,康熙皇帝也令傳教士為他仿製成功,用於日常計算。康熙還親自為靈異稀奇的西洋自鳴鐘寫了這樣的讚美詩:“晝夜迴圈勝刻漏,綢繆宛轉報時全。陰陽不改衷腸性,萬里送來二百年。”
康熙為洋教師們在宮廷提供專門的房間,提供一切必需品,甚至在外出巡視時,康熙也常常帶上教士,同住一頂帳篷,同吃一桌飯菜,解衣推食,不嫌瑣屑。1692年,康熙在國內頒佈了對天主教的解禁令,鼓勵更多的傳教士來華。1693年,康熙皇帝又特地派遣傳教士白晉回法國,帶去了給法王路易十四的禮品,並且進一步表示,希望招聘更多的傳教士來華工作。這段“蜜月”期中,西洋傳教士們如魚得水,欣喜